[发明专利]车辆转向系统的驱动托架及车辆转向系统的柱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37169.0 | 申请日: | 2020-07-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98330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2 |
| 发明(设计)人: | 洛朗·雷伊;西尔文·杜哈默尔;鲍里斯·凯瑟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捷太格特欧洲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2D1/181 | 分类号: | B62D1/181 |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王瑞朋;胡彬 |
| 地址: | 法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辆 转向 系统 驱动 托架 | ||
一种车辆转向系统的驱动托架(8'、8”、8”'),其位于可移动管(2)和驱动构件(7)之间,包括用于与可移动管(2)配合的附接区域(9),当施加在附接区域上的力低于第一预定阈值时,附接区域使得可移动管(2)固定在驱动托架上,当施加在附接区上的力超过第一预定阈值时,可移动管相对于驱动托架移动,驱动托架包括用于与盖部件(11'、11”、11”')配合的联接区域(12'、12”、12”'),当施加在联接区域上的力低于第二预定阈值时,联接区域使得盖部件固定在驱动托架上,当施加在第二联接区域上的力超过第二预定阈值时,盖部件相对于驱动托架移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转向系统领域,尤其涉及转向系统的柱和驱动托架。
背景技术
车辆转向系统的目的是允许驾驶员通过在固定到转向柱的方向盘上施加力来控制车辆轨迹。
转向柱允许改变方向盘相对于车架的位置。更具体地,转向柱特别允许方向盘的深度设置,也就是说,沿着转向柱的延伸轴线方向。
为此,如图1所示,转向柱1包括支撑方向盘的可移动管2,其在固定管中同心滑动。固定管相对于车辆的框架3固定。通过将可移动管2沿着转向柱1的延伸轴线X插入到固定管中来进行深度设置。换句话说,在深度设置期间,可移动管2相对于固定管平移。
在电动可调转向柱1的情况下,可移动管2由驱动机构4驱动平移,该驱动机构包括电动机5、蜗杆6和驱动构件7。在深度设置期间,相对于车辆的框架3固定的电动机5旋转地驱动蜗杆6,蜗杆承载驱动构件7。驱动构件7然后根据蜗杆6的延伸轴线执行平移运动,与可移动管2的平移运动相同。
可移动管2通过借助于驱动托架8固定到驱动构件7。驱动托架包括附接区域9,当施加在附接区域9上的力低于预定阈值时,该附接区域允许可移动管2固定到驱动托架8上,并且当施加在附接区域9上的力超过预定阈值时,其允许可移动管2相对于驱动托架8移动。因此,附接区域9一方面允许在深度设置期间将可移动管2刚性固定到驱动托架8,并因此固定到驱动构件7;另一方面允许在事故情况下可移动管2相对于驱动托架8独立的运动,并因此相对于驱动构件7运动。因此,在深度设置期间,驱动构件7允许可移动管2移动,并且在事故的情况下,可移动管2可以插入到固定管中,同时驱动构件7相对于车辆的框架3保持固定;这是强制性的,以确保驾驶员的最大安全,并在车辆事故的情况下吸收一部分冲击。
此外,在深度设置期间,除了方向盘的位置之外,转向柱1还改变了盖部件的位置,该盖部件使得一方面能够承载为方向盘上存在的控制机构供电的电缆,另一方面能够隐藏转向柱1的机械元件,该机械元件在美学上不美观并且包括可能伤害驾驶员的突出角度。
为了确保盖部件的良好保持,它通常通过两个固定点固定到可移动管2上。第一固定点通过可移动管2上的固定腿10在方向盘附近形成。第二固定点在驱动机构处形成在可移动管。
通常,深度设置允许在10至30毫米之间的距离上调节方向盘的位置。因此,在深度设置期间,盖部件与可移动管一起移动。
然而,在包括自动或半自动驾驶模式的车辆中,方向盘的深度设置必须能够在50至200毫米之间的距离上进行。因此,不可能如前所述将第二固定点定位在可移动管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盖部件提供第二固定点,其允许在深度设置期间以及在事故期间盖部件的移位与可移动管的移位相同。
为此,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辆转向系统的驱动托架,其位于转向柱的可移动管与驱动构件之间。该驱动托架包括用于与可移动管配合的附接区域。当施加在附接区域上的力低于第一预定阈值时,附接区域使得可移动管固定在驱动托架上,当施加在附接区域上的力超过第一预定阈值时,可移动管相对于驱动托架移动。特点是,驱动托架包括用于与盖部件配合的联接区域。当施加在联接区域上的力低于第二预定阈值时,联接区域使得盖部件固定在驱动托架上,当施加在第二联接区域上的力超过第二预定阈值时,盖部件相对于驱动托架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捷太格特欧洲公司,未经捷太格特欧洲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371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