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地铁客车半自动轮椅渡板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35067.5 | 申请日: | 2020-07-2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075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张磊;官秀敏;周鑫弘;马继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23/00 | 分类号: | B61D23/00 |
代理公司: | 长春众益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22211 | 代理人: | 余岩 |
地址: | 130061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铁 客车 半自动 轮椅 | ||
一种地铁客车半自动轮椅渡板,其特征在于:与坡道渡板连接一个用于使坡道渡板平铺或收起以及滑进或滑出车内侧墙的翻转滑动机构,所述的翻转滑动机构包括连接板、翻转座、翻转板、翻转轴、两端的上下滑动支架、气缸,连接板下部与翻转座连接,翻转座上连接翻转板,翻转轴两端活动安装在两端的支架上,翻转板安装在翻转轴上且与翻转轴既能同步转动,又能在翻转轴上左右滑动,翻转轴远离门口的一端穿过该端的支架与摆臂一端连接,摆臂的另一端连接气缸的活塞,本发明结构合理、操作简单,承受高载荷且轻量化,能够覆盖从客室地面以下184mm到客室地面以上43mm的可变站台高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技术方案应用于铁路运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地铁客车的一种半自动轮椅渡板。
背景技术
随着各大城市的快速发展,地铁车辆的普及率越来越高,人们出行的传统方式已被极大的改变。在随着地铁车辆的快速发展,人们意识到地铁车辆出行的便利。在满足普通人出行的便利的同时,我们也要考虑残疾人车及婴幼儿车辆乘车的需求,地铁车辆轮椅渡板作为地铁客车内饰中的关键部件,是残疾人及婴幼儿车辆出行的关键部件。长久以来,国内地铁车辆中许多新建的线路采用站台和车辆地板面一致的高度,车辆于站台之间缝隙较小,残疾人车和婴幼车辆需要人工抬起进行上车,这既增加了人力,又无法满足驱使电动残疾人车自行上车的需求。同时,在旧的线路中车辆地板面与站台高度不一致,在运行的过程中出现高站台和低站台,这样残疾人车和婴幼儿车更是无法自行上车,这就有必要设计一种轮椅渡板,在出现高低站台的情况下,在有残疾人车和婴幼儿车乘车的情况下,打开轮椅渡板,站台与车内地板形成坡道,供残疾人车和婴幼儿车辆乘车。
在以往在铁路运行车辆中,在门口有藏入地板式的伸缩式轮椅渡板,车辆运行到站时,打开门,同时自动伸出轮椅渡板,遮挡了车辆与站台之间的间隙,这适用于车辆地板面与站台之间在同一平面之间的结构。在高低站台转换的车辆运行线路中无法满足要求。因此,为了优化地铁客车轮椅渡板结构,提供多功能的服务,高效利用地铁客室空间,急需一款安全的轮椅渡板来满足不同乘客乘车的差异化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款结构合理、简约时尚、操作简单,承受高载荷且轻量化的安全的轮椅渡板。该轮椅渡板设计主要是由司机或者其他工作人员进行操作。具有操作简单,重量轻,能够覆盖从客室地面以下184mm到客室地面以上43mm的可变站台高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地铁客车半自动轮椅渡板,其特征在于:与坡道渡板连接一个用于使坡道渡板平铺或收起以及滑进或滑出车内侧墙的翻转滑动机构,所述的翻转滑动机构包括连接板、翻转座、翻转板、翻转轴、两端的上下滑动支架、气缸,连接板下部与翻转座连接,翻转座上连接翻转板,翻转轴两端活动安装在两端的支架上,翻转板安装在翻转轴上且与翻转轴既能同步转动,又能在翻转轴上左右滑动,翻转轴远离门口的一端穿过该端的支架与摆臂一端连接,摆臂的另一端连接气缸的活塞。气缸通过活塞带动摆臂旋转,摆臂进而带动翻转轴转动,翻转轴带动翻转板转动,从而实现坡道渡板平铺或收起;收起后以及平铺前都通过人力使坡道渡板滑进或滑出车内侧墙。
进一步地,翻转轴是在圆轴外套连两个对称的C型板,两个C型板之间形成上下两道滑槽。
进一步地,翻转板与翻转轴的配合面上加工有C形槽与翻转轴外套的C型板配合,实现在翻转轴上的滑动并与翻转轴同步翻转。
进一步地,还包括固定连接两端支架的支撑板,支撑板与连接车内侧墙的安装板上下滑动配合。
进一步地,连接板为一柱状的腔体结构,保证结构强度及承载强度。
进一步地,坡道渡板外侧面上设一渡板拉带,方便从侧墙内拉出坡道渡板。
进一步地,坡道渡板下面活动连接一坡道补偿板,便于适应不同形式的站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350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