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安全隔热车顶车衣膜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34412.3 | 申请日: | 2020-07-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528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6 |
| 发明(设计)人: | 柯秋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九江力达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9J7/29 | 分类号: | C09J7/29 |
| 代理公司: | 南昌华成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6126 | 代理人: | 黄晶 |
| 地址: | 332005 江西省九江市***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安全 隔热 车顶 车衣膜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安全隔热车顶车衣膜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提供的安全隔热车顶车衣膜由依次层叠的第一离型膜层、耐刮层、第一基材层、第一金属层、贴合胶层、第二金属层、第二基材层、安装胶层和第二离型膜层构成。本发明提供的安全隔热车顶车衣膜制备方法工艺简单,大大缩短了制备时间,可有效控制金属材料溅射在基材表面的牢固度,制备时任意拉伸都不会影响外观和隔热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隔热膜,具体涉及安全性能高的隔热车顶车衣膜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常规的漆面保护膜,即贴附在汽车车身、建筑物表面等的贴膜,只能提供基本的保护作用。当汽车完全暴露在太阳下时,40%左右的热量会经过车顶直接传导至车内,而剩下的60%左右的热量由汽车四周直接传导,因此会导致车内温度过高,空调耗能过大;而长时间的紫外线照射也会导致汽车漆面褪色以及加速表面材质的老化。随着科技发展,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汽车都拥有天窗,全景天窗也正在普及,而玻璃材质的天窗一旦被碎石、高空抛物所撞击,很容易造成玻璃破碎飞溅伤害车内人员,造成安全隐患。
目前,传统的车衣膜存在隔热性能差、防辐射能力弱、韧性差等缺点,且集安全与隔热功能于一体的车顶车衣膜更是少见。目前市场上的车衣膜都是采用PVC(聚氯乙烯)、TPU(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例如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材料作为基材,只能对汽车车身或建筑物表面起到基本的保护作用,不能有效反射紫外线和红外线,对于弧度大的车顶表面贴合不服帖,安全性能低,隔热效果不理想,使用寿命短,在产品的推广上也存在限制。
另外,在生产车衣膜时,工艺流程相当长,一般需要耗费数小时。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安全隔热车顶车衣膜及其制备方法。该车顶车衣膜在保护汽车天窗、汽车车身或建筑物表面的基础上,能紧密贴合弧度大的汽车车顶,韧性大,受到冲击也不会造成玻璃的飞溅,因此能有效保护车内人身安全;同时也能反射大量的紫外线和红外线,在太阳长时间暴晒的情况下起到隔热降温的作用。该方法具有工艺流程短、耗时少的特点。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安全隔热车顶车衣膜,由依次层叠的以下各层构成:
(1)第一离型膜层;
(2)耐刮层(又称改性聚氨酯硬化涂层),其厚度为2~30μm;
(3)第一基材层,其厚度为20~300μm,且第一基材层的材料为TPU(热塑性聚氨酯弹性体橡胶)、PVC(聚氯乙烯)或PET(热塑性聚酯);
(4)第一金属层,其厚度为2~300nm,且第一金属层的材料为镍、铬、铝、金、银、铜、钛中的一种或多种(可以为合金);
(5)贴合胶层(也称为压敏胶层),其厚度为3~10μm;
(6)第二金属层,其厚度为2~300nm,且第二金属层的材料为镍、铬、铝、金、银、铜、钛中的一种或多种;
(7)第二基材层,其厚度为20~300μm,且第二基材层的材料为TPU、PVC或PET;
(8)安装胶层(也称为压敏胶层),其厚度为3~25μm;
(9)第二离型膜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金属层的材料为镍铬,所述第二金属层的材料为镍铬。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离型膜层和第二离型膜层均为PET离型膜层,其厚度为16~75μm。
进一步地,所述耐刮层的材料为聚氨酯,硬度高达4H。
进一步地,所述贴合胶层和安装胶层均为丙烯酸酯压敏胶层。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基材层的材料为TPU,所述第二基材层的材料为TPU。
上述的安全隔热车顶车衣膜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九江力达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九江力达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344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售货机
- 下一篇:一种沥青生产用筛分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