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考虑过载因素的科里奥利错觉模拟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733443.7 | 申请日: | 2020-07-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851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 发明(设计)人: | 刘婷婷;宋琼;白俊林;胡荣华;罗鹏;尹鹏;何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9B9/10 | 分类号: | G09B9/10;G09B9/20 |
| 代理公司: | 成都时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50 | 代理人: | 沈成金 |
| 地址: | 621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考虑 过载 因素 科里奥利 错觉 模拟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考虑过载因素的科里奥利错觉模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选择错觉训练形态;通过飞行错觉模拟软件对关键运动参数,飞行错觉模拟软件根据设定科氏加速度计算俯仰角速度和旋转时间;飞行错觉模拟软件根据运动参数生成离心机运行曲线并显示在上位机界面上,选择运动曲线,离心机启动,按照启动曲线进入设定过载Gz_act,过程中滚转框随动,离心机滚转框角位移为;维持设定过载,离心机偏航轴开始匀速旋转,维持偏航轴匀速旋转,离心机俯仰轴快速旋转;维持偏航轴匀速旋转,过程中使俯仰轴缓慢恢复0位,当偏航轴总旋转时间达到trot后停止旋转;按照停机曲线进入停机状态;将训练数据存入数据库。通过本发明,可以实现提高触发错觉的有效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飞行训练领域,具体是一种考虑过载因素的科里奥利错觉模拟方法。
背景技术
飞行错觉是飞行员在飞行过程中,对飞机的姿态、位置和运动状态产生的错误知觉形式,具有发生率较高、致命性事故比例高、人员及经济损失重大等特点。尽管新机种、新设备上应用了不少新技术,有了不少新发展,但飞行错觉的种类基本没有改变,飞行错觉发生率占事故原因的比例还略有上升。为降低飞行错觉引起的飞行事故,应当通过错觉模拟训练提高飞行员对飞行错觉的认知,从而降低I型(不可认知型)空间定向障碍的发生率。
飞行错觉根据感知器官可以分为:前庭本体性飞行错觉、前庭视觉性飞行错觉、视觉性飞行错觉和中枢性飞行错觉。其中,前庭本体性飞行错觉与飞行员前庭器官受到的各种加速度刺激有关,包括线加速度和角加速度。前庭本体性错觉可以进一步细分为躯体旋转错觉、科里奥利错觉、躯体重力错觉、超G错觉等。科里奥利错觉是前庭本体性错觉的一种,当飞行员在飞机绕一旋转轴转动时头部作位移或转动运动,或者飞机同时绕两个或三个轴作转动运动时,均会在飞行员头部产生科里奥利加速度,受此加速度作用的飞行员就有可能产生科里奥利错觉。
现有的科里奥利错觉模拟方法主要有以下两种:
采用电动转椅在偏航轴匀角速度旋转中让受训者分别在额状平面内向左或向右动头体验科里奥利俯仰错觉,在矢状平面内低头或抬头体验科里奥利倾斜、滚转错觉。该方法可以有效提高飞行员对科里奥利错觉的认知,但存在以下不足:飞行员自主动头的幅度、角速度甚至方向因人而异,产生的科氏加速度也不相同,因此无法精确控制在人体头部产生的科氏加速度,可能无法有效触发错觉或使人体产生不期望的恶心、呕吐等植物神经症状;研究表明,过载下科里奥利错觉效应更加明显,该方法仅模拟1g重力场下的科里奥利错觉,没有对过载情况下的错觉效应进行模拟。
另一种模拟方法是在转椅上通过头部摆动装置控制飞行员头部的摆动方向、幅度和速度,从而产生可控的科氏加速度,但该方法同样未对过载下的科里奥利错觉进行模拟;
现有模拟方法主要存在以下缺点:
1、通过自主动头来触发科里奥利错觉,但动头方向、幅度和角速度因人而异,产生的科氏加速度不尽相同,若科氏加速度较小,则无法有效触发错觉,若科氏加速度过大,又会使人体产生不期望的恶心、呕吐等植物神经症状;
2、仅对1g重力场下的科里奥利错觉进行模拟,无法对过载情况下的错觉效应进行模拟;
3、普遍未对实际产生的科氏加速度进行精确量化控制,仅作原理性演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考虑过载因素的科里奥利错觉模拟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选择错觉训练形态:滚转或俯仰,若选择滚转形态,则调整飞行员座椅处于正切向前位,若选择俯仰形态,则调整飞行员座椅处于向心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总体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334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