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中心线优化的方法、装置以及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32377.1 | 申请日: | 2020-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6206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姚洋洋;宋凌;杨光明;秦岚;卢旺盛 | 申请(专利权)人: | 强联智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G06T7/60;G06T3/40;G06T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晋德允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23 | 代理人: | 刘立升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大兴区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中心线 优化 方法 装置 以及 设备 | ||
本说明书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中心线优化的方法、装置以及设备,属于医学影像和计算机技术领域。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待处理的颅脑影像数据的载瘤动脉中心线数据;筛选所述载瘤动脉中心线数据中的异常点,获得第一中心线数据,所述第一中心线数据为异常的中心线数据;对所述第一中心线数据进行插值处理,将所述第一中心线数据进行校正,获得第二中心线数据,其中,所述第一中心线数据进行校正包括:将所述第一中心线数据中的异常点的位置及所述异常点对应的半径均进行校正;对所述第二中心线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实现载瘤动脉中心线数据的优化。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医学影像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中心线优化的方法、装置以及设备。
背景技术
颅内动脉瘤,又称脑血管瘤,多为发生在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是造成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位病因,在脑血管意外中,仅次于脑血栓和高血压脑出血,位居第三。颅内动脉瘤分为非破裂动脉瘤和破裂动脉瘤,其中,大部分的颅内动脉瘤为非破裂动脉瘤,然而非破裂动脉瘤一旦破裂,会引发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变成破裂动脉瘤,其致死致残率超过50%,严重威胁患者生命。
载瘤动脉是颅脑动脉瘤中含有动脉瘤的一段动脉血管,载瘤动脉中心线对于血流导向模拟装置中的待介入支架的选型、支架释放后的编织网显示等均具有重要意义,载瘤动脉中心线的准确性决定了待介入支架的选型、支架释放后的编织网显示的准确性以及基于载瘤动脉中心线的一系列参数的计算。
但是,目前人们对于载瘤动脉中心线的研究,从未考虑过载瘤动脉中心线上的异常点,也并未对载瘤动脉中心线的优化进行研究。
发明内容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一种中心线优化的方法、装置以及设备,用于解决以下技术问题:目前人们对于载瘤动脉中心线的研究,从未考虑过载瘤动脉中心线上的异常点,也并未对载瘤动脉中心线的优化进行研究,从而影响了基于载瘤动脉中心线的一系列参数计算的准确性,也会影响待介入支架的选型、支架释放后的编织网显示的准确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说明书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说明书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中心线优化的方法,包括:
获取待处理的颅脑影像数据的载瘤动脉中心线数据;
筛选所述载瘤动脉中心线数据中的异常点,获得第一中心线数据,所述第一中心线数据为异常的中心线数据;
对所述第一中心线数据进行插值处理,将所述第一中心线数据进行校正,获得第二中心线数据,其中,所述第一中心线数据进行校正包括:将所述第一中心线数据中的异常点的位置及所述异常点对应的半径均进行校正;
对所述第二中心线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实现载瘤动脉中心线数据的优化。
进一步地,所述对所述第一中心线数据进行插值处理,将所述第一中心线数据进行校正,获得第二中心线数据,进一步包括:
对所述第二中心线数据进行均匀化处理,获得第三中心线数据;
对所述第三中心线数据进行稀释,获得第四中心线数据,将所述第四中心线数据作为新的第二中心线数据,以便于对所述新的第二中心线数据进行平滑处理,实现载瘤动脉中心线数据的优化。
进一步地,所述筛选所述载瘤动脉中心线数据中的异常点,获得第一中心线数据,具体包括:
遍历所述载瘤动脉中心线数据上的每个点,以当前点的前进方向为法向量,计算与血管的切面,以中心线的点为圆心,到切面的点为半径,计算半径的方差,当方差大于预设值时,认为当前点为异常点。
进一步地,所述对所述第一中心线数据进行插值处理,将所述第一中心线数据进行校正,获得第二中心线数据,具体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强联智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强联智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323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橡胶止水带成型处理方法
- 下一篇:黑鸡枞菌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