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使用具有预警功能的急转弯路段的会车预警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30247.4 | 申请日: | 2020-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626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20 |
发明(设计)人: | 林隽祺;袁攀辉;李汶霖;陈贤;郭滢;郭茜;高航;魏少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8G1/16 | 分类号: | G08G1/16 |
代理公司: | 郑州先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27 | 代理人: | 张鹏辉 |
地址: | 4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使用 具有 预警 功能 急转弯 路段 会车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具有预警功能的急转弯路段,包括弯道段,弯道段包括A向车道和B向车道;A向通道一侧均匀间隔设有若干A向测速机构,B向通道一侧均匀间隔设有若干B向测速机构;A向会车提醒机构包括A向电控装置,A向电控装置连接有A向显示屏和A向无线通讯模块;A向显示屏位于A向测速装置前方2-5米处;A向测速装置与A向电控装置相连接;各A向电控装置内预先存储有其所在的A向测速机构的编号信息,以及其所在的A向测速机构的A向安装杆与各编号B向测速机构的B向安装杆之间的道路中线长度信息。本发明还公开了相应的会车预警方法。本发明能够以较低的成本对驾驶员提供更为可靠的会车预警,提高弯道通行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道路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急转弯路段。
背景技术
道路交通系统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系统,其安全既受系统内部因素的制约,又受系统外部环境的干扰,并与人、车辆及道路环境等因素密切相关。系统内任何因素的不可靠、不平衡或不稳定,都可能导致冲突与矛盾,产生不安全因素或不安全状态。
车辆在通过急转弯路段时需要的向心力由轮胎对地的摩擦力提供,需要的向心力的计算公式为:F=mv2/r;其中,F为车辆过弯时需要的向心力,v为车辆通过急转弯路段的速度;r为急转弯路段的半径。可见,车辆通过弯道需要的向心力与车速的平方成正比,车速提高一倍,需要的向心力就提高4倍。
因此,车速控制非常重要,一旦车速过高,轮胎对地摩擦力不足以满足向心力的要求,就会出现车辆打滑、侧翻等事故;对向有来车时,更容易发生撞车事故。按现有的道路设计标准,对于绝大多数急转弯路段,车辆以30公里/小时的速度通过能够保证通行安全。
随着汽车的发展和普及,道路安全交通事故也相应增多,给人们的生命财产带来损失。特别是公路状况得到不断改善,车速也已经越来越高,在一些急转弯车道,尤其是一些盘山公路的上下坡急转弯车道,在急转弯处相向而行的两车进行会车时往往因驾驶员视角受限,经常听到有在急弯处由于避让不及,造成车辆相撞的事故报道,造成极大的安全和财产损失。
在转弯处安装反光镜能够使驾驶员提前观察到对向车道的来车情况,但这种方式具有较大局限性。一方面驾驶员只有进入弯道后才可以观察到对向来车情况,驾驶员进入弯道前不能得知对向来车情况,无法避免因侥幸心理(在许多车辆较少的急转弯路段,过弯时会车并非必然现象,甚至是少数情况)而导致车速较高的情况;另一方面车辆车速较高时,也缺少预警手段和纠正手段。
通过对急转弯路段双向来车分别进行车速测量,能够计算出在当前车速下,每一车辆在急转弯路段是否会发生会车情况,以及会车时间,但车辆在通过急转弯路段时,驾驶员往往具有踩刹车或是踩油门的情形,如入弯前刹车,车速过低后在入弯前或入弯后又慢踩油门加速。这就导致车辆在通过急转弯路段时常常不是匀速通过,而是带有一定的加速度(加速或减速),这就导致基于车速和车距来计算会车时间就会产生较大误差,即便不停修正也会造成计算结果不停发生较大变化,难以给驾驶员可靠预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预警功能的急转弯路段,以较低的成本对驾驶员提供更为可靠的会车预警。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具有预警功能的急转弯路段包括弯道段,弯道段为双向车道,双向车道包括行车方向相反的A向车道和B向车道,双向车道的分界线为道路中线;
A向车道和B向车道分别具有入弯端和出弯端,各入弯端分别连接有入弯路段,各出弯端分别连接有出弯路段;A向车道与其连接的入弯路段组成A向通道,B向车道与其连接的入弯路段组成B向通道;
其特征在于:各入弯路段的长度均大于等于100米小于等于300米;A向通道一侧均匀间隔设有若干A向测速机构,B向通道一侧均匀间隔设有若干B向测速机构;
A向测速机构包括固定在地面的A向安装杆和安装在A向安装杆上的A向测速装置;相邻的A向测速机构之间的间距为12±3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未经郑州市交通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3024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间歇性多规格塑料注塑机
- 下一篇:一种非接触电流传感器及其使用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