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丙烯回收方法和设备以及环氧化反应产物分离方法和装置以及环氧化方法和环氧化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24235.0 | 申请日: | 2020-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687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李红波;王皓;张得江;王瑾;丁晖殿;林民;罗一斌;朱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C7/00 | 分类号: | C07C7/00;C07C7/11;C07C7/04;C07C11/06;C07D301/12;C07D301/32;C07D30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刘国平;顾映芬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丙烯 回收 方法 设备 以及 氧化 反应 产物 分离 装置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含丙烯的加工气流中的丙烯回收方法和设备、环氧化反应产物分离方法和装置以及环氧化方法和系统,所述回收方法包括将含有丙烯和丙烷的加工气流冷凝,得到液相分离物流以及气相分离物流,将液相分离物流分为第一液相分离物流和第二液相分离物流,将第一液相分离物流进行分离,得到丙烷含量降低的丙烯精制物流以及丙烯含量降低的丙烷物流;将气相分离物流与吸收剂接触,得到含有氧气的洗脱气流以及含有吸收剂和丙烯的吸收物流。根据本发明的丙烯回收方法能在效率与能耗之间获得良好的平衡,不仅能有效地降低循环丙烯中的丙烷含量,将环氧化反应体系中的丙烷含量长时间稳定地控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而且丙烯的回收能耗低。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含丙烯的加工气流中的丙烯回收方法以及一种丙烯回收设备,本发明还涉及一种环氧化反应产物分离方法以及一种环氧化反应产物分离装置,本发明进一步涉及一种环氧化方法和一种环氧化系统。
背景技术
环氧丙烷(Propylene Oxide,PO)是仅次于聚丙烯、丙烯腈的第三大丙烯类衍生有机化合物原料,主要用于生产聚醚、丙二醇等。它也是第四代洗涤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油田破乳剂、农药乳化剂等的主要原料。环氧丙烷的衍生物广泛用于汽车、建筑、食品、烟草、医药及化妆品等行业。
环氧丙烷生产工艺主要有氯醇法、共氧化法(也称间接氧化法)和直接氧化法。氯醇法生产历史悠久,具有工艺成熟、操作弹性大、选择性好、对原料丙烯纯度要求低、固定投资少等优点;但是,氯醇法产生大量废水和废渣。每生产1吨环氧丙烷,产生40-50吨含氯废水和2吨废渣,并且生产过程中产生次氯酸对设备腐蚀严重。共氧化法主要为乙苯共氧化法和异丁烷共氧化法,克服了氯醇法的腐蚀设备、污水多的缺点,对环境污染少,成本较低;缺点是工艺流程长、原料品种多、丙烯纯度要求高、投资较大、必须兼顾联产产品等。
过氧化氢直接氧化法(HPPO)由过氧化氢和丙烯直接反应,只生成环氧丙烷和水,工艺流程简单,产品收率高,无联产产品,基本无污染,对环境比较友好,因此HPPO被认为是环氧丙烷合成技术的发展趋势。
HPPO工艺将过量的丙烯溶解在溶剂中与过氧化氢反应,从环氧化反应器出口出来的环氧化产物中,含有大量未反应的丙烯。在后续的产物分离过程中,需考虑将这部分未反应的丙烯分离出来并循环使用。
CN102898405A公开了一种过氧化氢直接环氧化丙烯制备环氧丙烷的工艺,该工艺包括:
(1)将新鲜的丙烯、循环丙烯、溶剂和过氧化氢溶液充分混合后,在装有钛硅分子筛的固定床反应器中进行环氧化反应,生成环氧丙烷粗产品;
(2)将环氧丙烷粗产品通过泵打入粗分塔中,进行未反应丙烯与环氧丙烷的粗分离;
(3)粗分产物经丙烯闪蒸塔,实现未反应丙烯的分离,再进入轻组分回收塔;
(4)经粗分塔与轻组分回收塔分离出的丙烯与轻组分由压缩机压缩后进入不冷凝气分离塔中,丙烯从分离塔底部进入回收再利用系统,尾气经尾气吸收装置排出;
(5)经轻组分回收塔处理后的环氧丙烷,在环氧丙烷纯化塔中经萃取精馏得高纯度环氧丙烷产品;
(6)经粗分塔与环氧丙烷纯化塔分离后的残液进入溶剂回收塔中,实现溶剂的回收再利用。
由于工业用聚合级丙烯中通常会含有微量的丙烷,如若不考虑对丙烯中的丙烷进行脱除,丙烷会在系统中累积,造成循环丙烯中丙烯浓度降低,降低环氧化反应装置的容积效率,降低生产效率。
CN1708344A公开了一种用于连续循环利用氢过氧化物获得环氧烷烃的烯烃氧化中未反应并存在于氧化过程中生成的废气流中的烯烃的方法,包括:
(i)在一种烃中通过吸收从废气流中分离出烯烃,
(ii)从烃中解吸烯烃,
(iii)将在步骤(ii)中获得的烯烃循环回氧化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2423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据处理方法以及数据处理装置
- 下一篇:分析仪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