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丙烯回收方法和设备以及环氧化反应产物分离方法和装置以及环氧化方法和环氧化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24235.0 | 申请日: | 2020-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687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25 |
发明(设计)人: | 李红波;王皓;张得江;王瑾;丁晖殿;林民;罗一斌;朱斌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7C7/00 | 分类号: | C07C7/00;C07C7/11;C07C7/04;C07C11/06;C07D301/12;C07D301/32;C07D303/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刘国平;顾映芬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丙烯 回收 方法 设备 以及 氧化 反应 产物 分离 装置 系统 | ||
1.一种含丙烯的加工气流中的丙烯回收方法,所述含丙烯的加工气流含有丙烯、丙烷和氧气,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气液分离步骤,在气液分离步骤中,将所述加工气流中的部分丙烯以及至少部分丙烷冷凝形成液相,得到含有丙烯和丙烷的液相分离物流、以及含有丙烯和氧气的气相分离物流;
丙烯精制步骤,在丙烯精制步骤中,将所述液相分离物流分为第一液相分离物流和第二液相分离物流,将所述第一液相分离物流进行分离,得到丙烷含量降低的丙烯精制物流以及丙烯含量降低的丙烷物流;
吸收步骤,在吸收步骤中,将所述气相分离物流与吸收剂接触,得到含有氧气的洗脱气流、以及含有吸收剂和丙烯的吸收物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气液分离步骤中,所述冷凝的条件优选使得以所述加工气流中的丙烷的总量为基准,处于所述液相分离物流中的丙烷的含量为20重量%以上,优选为35-90重量%,更优选为40-85重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中,气液分离步骤中,调节所述加工气流的温度和/或压力、优选调节所述加工气流的温度和压力,将所述加工气流中的部分丙烯以及部分丙烷冷凝;
优选地,气液分离步骤中,将所述加工气流的温度调节为30-60℃,优选调节为35-50℃;
优选地,气液分离步骤中,将所述加工气流的压力调节为1-2MPa,优选调节为1.3-1.8MPa,所述压力为表压。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丙烯精制步骤中,以所述液相分离物流的总量为基准,第一液相分离物流的含量为10-95重量%,优选为12-40重量%,更优选为15-20重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方法,其中,丙烯精制步骤中,将第一液相分离物流在丙烯精制塔中进行蒸馏,从塔顶得到丙烷含量降低的丙烯精制物流,从塔底得到丙烯含量降低的丙烷物流;
优选地,所述丙烯精制塔的理论塔板数为TD,所述第一液相分离物流的进料位置所处的理论塔板数为TL,TL/TD为0.2-0.8,优选为0.4-0.6;
更优选地,所述丙烯精制塔的理论塔板数TD在40-240的范围内;
优选地,蒸馏过程中,所述丙烯精制塔的塔顶温度为30-60℃,优选为35-55℃,更优选为40-45℃,所述丙烯精制塔的塔顶压力为1-2.5MPa,优选为1.2-2.2MPa,更优选为1.5-2MPa,所述丙烯精制塔的回流比为5-15,所述塔顶压力以表压计。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中,吸收步骤中,所述吸收剂为选自醇、醚、酯和烃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优选为醇,更优选为甲醇;
优选地,所述吸收剂与所述气相分离物流的质量比为2-8:1,优选为3-6:1,更优选为4-5:1。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方法,其中,吸收步骤中,将所述气相分离物流与吸收剂在吸收塔中接触,所述吸收塔的理论塔板数为5-30,优选为10-25;
优选地,所述吸收塔的温度为10-40℃,优选为12-30℃,更优选为15-25℃;所述吸收塔的压力为1-2MPa,优选为1.2-1.8MPa,所述压力为表压。
8.根据权利要求1、6和7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所述气相分离物流与所述吸收剂的接触在至少一种稀释气体的存在下进行;
所述稀释气体为惰性气体,优选为氮气和零族气体中的一种或两种以上,更优选为氮气;
所述稀释气体的用量使得,所述洗脱气流中氧气的含量为低于12体积%,优选为不高于8体积%。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方法,其中,以所述加工气流的总量为基准,丙烯的含量为65-90.5重量%,丙烷的含量为0.1-35重量%,氧气的含量为0.1-9.4重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2423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数据处理方法以及数据处理装置
- 下一篇:分析仪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