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机转子封装用环氧树脂组合物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22674.8 | 申请日: | 2020-07-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0964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 发明(设计)人: | 李卓;李海亮;李刚;王善学;卢绪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科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9J163/00 | 分类号: | C09J163/00;C09J161/06;C09J11/06;C09J11/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43 | 代理人: | 卢霞 |
| 地址: | 22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机 转子 封装 环氧树脂 组合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机转子封装用环氧树脂组合物,含有如下组分:环氧树脂20‑150重量份,固化剂10‑100重量份,偶联剂0.1‑5重量份,固态填料300‑800重量份,促进剂0.1‑5重量份,低应力改性剂0.5‑5重量份,脱模剂0.1‑10重量份,离子捕捉剂0.1‑5重量份,阻燃剂1‑20重量份,着色剂0.1‑5重量份。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环氧树脂组合物的主要优点是:(1)流动性极佳,具备良好的成型性;(2)具有极高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能够满足高温工作条件下电机运转要求;(3)具有优异的磁钢粘接性能,能够满足电机高速运转要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机转子封装用环氧树脂组合物,属于转子封装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电机转子通常是将磁钢片插入转子铁芯孔内,使用液态树脂填充粘接而成。在该封装技术领域中,通常使用氨基甲酸酯树脂或环氧树脂等液态树脂,采用灌封工艺进行制作。(如中国专利CN109370150A)。但这种工艺生产效率极低,同时由于树脂材料玻璃化温度较低,对磁钢的粘接性能较差,在电机高速运转的过程中,容易发生磁钢脱落的现象;且电机在运转期间,由于工作温度较高,树脂材料强度变差,会进一步影响电机的使用。
虽然TW 20144903A和CN109082077A中公开了一种用于转子封装的固体环氧树脂组合物,但该树脂组合物玻璃化温度较低(<150℃),且对磁钢的粘接性能未予以关注,在较高工作温度条件下,会极大地影响电机的使用,因此仍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此外,CN109467881A中公开了一种超耐热、高导热环氧塑封料,但材料的流动性很难满足电机转子封装要求,同时树脂对磁钢的粘接性能也存在极大的改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电机转子封装用环氧树脂组合物。
发明人通过研究发现,通过加入萘环型环氧树脂和在150℃下熔融粘度不大于3Pa·s的固化剂,作为树脂基体,该种树脂具有刚性结构,使得分子链不易运动,同时由于树脂具有多官能结构,能够加大树脂固化后交联密度,从而达到提升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和提高粘接性能的效果。此外,通过引入特殊结构的偶联剂,可以进一步增加树脂的交联密度,在提高玻璃化温度的同时,也极大改善了树脂与磁钢之间的粘接性能,能够满足电机高速的运转要求。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电机转子封装用环氧树脂组合物,含有如下组分:环氧树脂20-150重量份,固化剂10-100重量份,偶联剂0.1-5重量份,固态填料300-800重量份,促进剂0.1-5重量份,低应力改性剂0.5-5重量份,脱模剂0.1-10重量份,离子捕捉剂0.1-5重量份,阻燃剂1-20重量份,着色剂0.1-5重量份。
其中,
所述的环氧树脂为萘环型环氧树脂,或者由萘环型环氧树脂与以下成分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的混合物:邻甲酚环氧树脂、联苯型环氧树脂、芳烷基型环氧树脂、酯环型环氧树脂、杂环型环氧树脂、双酚A型环氧树脂、双酚F型环氧树脂、双环戊二烯型环氧树脂和多官能团型环氧树脂;
当环氧树脂由萘环型环氧树脂与上述其他成分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时,它们之间的含量的重量比没有具体限定,例如:可以为0.1-10:1。
所述的固化剂选自线性酚醛树脂、联苯型酚醛树脂、萘型酚醛树脂、芳烷基苯酚型酚醛树脂或多官能团酚醛树脂中的一种或几种,所述的固化剂在150℃下熔融粘度应不大于3Pa·s。
所述偶联剂为式1所示唑类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几种或者式1所示唑类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几种与式2所示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当所选偶联剂为式1所示唑类化合物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几种与式2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时,式1所示唑类化合物的重量至少占偶联剂混合物总重量的10%;
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科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科化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2267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