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巡检装置及巡检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21724.0 | 申请日: | 2020-07-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1575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韩云飞;晏小卉;王少华;刘晓;林劝立;叶建区;张迎晓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 |
主分类号: | G07C1/20 | 分类号: | G07C1/20;H04N7/18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卢璐 |
地址: | 51062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巡检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巡检装置及巡检方法。所述巡检装置包括:安装本体、移动组件、控制机构、升降组件与图像采集机构,所述图像采集机构装设在所述安装本体上,所述移动组件可活动地装设在所述安装本体上,所述移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安装本体在配网管廊移动,所述升降组件装设在所述安装本体上,所述升降组件带动所述安装本体进行升降,所述移动组件与所述升降组件均与所述控制机构电性连接,当所述升降组件带动所述安装本体升起时,所述移动组件能够与所述配网管廊的顶部移动配合。巡检装置能够越过或经过相应的坑洼处或障碍物处并继续进行巡检操作,从而有效的提高了巡检装置的巡检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检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巡检装置及巡检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配网电缆的铺设范围越来越大,配网管廊电缆存量大,即会出现中低压电缆、通信光缆等多类管线同沟敷设情况。若位于配网管廊中的部分电缆发生管线故障,将会牵连其他线缆,从而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借助巡检机器人对电缆进行巡检(即对配网管廊中的),但是,由于配网管廊的内部情况较为复杂(路面平整度低,巡检机器人无法进行有效的地巡检移动),从而使得巡检机器人的巡检效果较差。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传统巡检机器人巡检效果较差的问题,提供一种巡检装置及巡检方法。
一种巡检装置。所述巡检装置包括:安装本体、移动组件、控制机构、升降组件与图像采集机构,所述图像采集机构装设在所述安装本体上,所述移动组件可活动地装设在所述安装本体上,所述移动组件用于带动所述安装本体在配网管廊移动,所述升降组件装设在所述安装本体上,所述升降组件带动所述安装本体进行升降,所述移动组件与所述升降组件均与所述控制机构电性连接,当所述升降组件带动所述安装本体升起时,所述移动组件能够与所述配网管廊的顶部移动配合。
一种巡检方法,采用所述的巡检装置,还包括如下步骤:将所述巡检装置放入配网管廊的支撑面上进行巡检移动;当所述巡检装置遇到障碍时,所述巡检装置进行升起操作,直至所述巡检装置与所述配网管廊的顶部相抵触;所述巡检装置保持升起状态并沿所述配网管廊的顶部移动;当所述巡检装置越过障碍时,所述巡检装置进行降落操作,并沿所述述配网管廊的支撑面进行巡检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移动组件包括第一驱动件、主动轮组与从动轮组,主动轮组可转动地装设在所述安装本体的其中一侧,所述从动轮组可转动地装设在所述安装本体的另一侧,所述第一驱动件用于驱动所述主动轮组转动,所述第一驱动件与所述控制机构电性连接。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升降组件包括转轴、风扇件、第二驱动件与安装座,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二驱动件均装设在所述安装座上,所述转轴与所述第二驱动件的输出端相连,所述风扇件套设固定在所述转轴上,所述安装座上开设有出风口,所述安装本体的中部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座装设在所述安装本体的第一面上,且所述出风口与所述安装口对应连通,所述主动轮组在所述安装本体的第一面上的凸出高度大于所述安装座在所述安装本体的第一面上的凸出高度,和/或所述从动轮组在所述安装本体的第一面上的凸出高度大于所述安装座在所述安装本体的第一面上的凸出高度。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巡检装置还包括安装壳体,所述安装壳体可拆卸地罩设在所述安装本体的第一面上,且所述控制机构、升降组件、图像采集机构均位于所述安装壳体内部,所述安装壳体上设有与所述升降组件相对应的适配口,所述安装壳体上设有用于图像采集部,当所述安装壳体罩设在所述安装本体上时,所述图像采集机构位于所述图像采集部中。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控制机构包括计算机设备与线路板,所述线路板装设在所述安装本体上,所述移动组件、所述升降组件与所述线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线路板用于与所述计算机设备进行信号传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未经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广州供电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2172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