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低咖啡碱黄茶的初加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18343.7 | 申请日: | 2020-07-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280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 发明(设计)人: | 崔晓慧 | 申请(专利权)人: | 崔晓慧 |
| 主分类号: | A23F3/06 | 分类号: | A23F3/06;A23F3/12;A23F3/36 |
| 代理公司: | 长沙心智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33 | 代理人: | 郑志德 |
| 地址: | 4142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咖啡碱 初加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低咖啡碱黄茶的初加工方法,包括采收嫩叶、摊放、杀青、闷黄、初烘、一次理条、压棒、理条足干工序。通过简单的工艺,实现了对嫩叶原料的生长状态分选,并且对降低黄茶咖啡碱含量效果控制较好,加工成本较低,能够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本发明加工的低咖啡碱黄茶感官品质特征独特,外形扁平光直黄匀,汤色嫩黄明亮,香气甜香清鲜,滋味鲜醇回甜,叶底黄尚亮。成品黄茶干叶中咖啡碱平均含量可控制到2.0~2.5%,既明显的降低黄茶中咖啡碱含量,又保留一定量的咖啡碱融入茶汤中,与茶叶其他呈味物质形成鲜醇回甜的清新口味,形成风格独特的新产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加工技术领域,涉及减少茶叶生物碱含量的技术,具体为一种低咖啡碱黄茶的初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黄茶是我国六大茶类之一,其品质独特,汤色杏黄,滋味甘醇,与不发酵的绿茶有相似之处,不同点是多了一道独有的闷黄工艺,属于轻发酵茶,特殊的闷黄工艺造就了其独特的“干茶黄、汤色黄、叶底黄”三黄品质特征,近年来,我国茶产业持续发展,黄茶消费正悄然兴起。
咖啡碱是茶叶生物碱的主要组分,是茶树内重要的二级代谢产物之一,占茶叶生物碱总量超过70%,约占茶叶总量的2%-5%,是茶汤苦的主要呈味物质。咖啡碱对大脑有兴奋作用,对心脏有一定的刺激性,这使得一些对咖啡碱敏感的人群产生对饮茶的抗拒。茶树在核酸、蛋白质代谢最旺盛的嫩叶中,咖啡碱含量最多,随着芽叶老化代谢强度减弱,咖啡碱含量有所降低。现有的黄茶嫩叶原料分为单芽、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一芽多叶等,并未对嫩叶原料的芽和叶不同程度生长状态进行分选。
2019年,唐贵真的硕士论文《在中国典型黄茶感官品质及滋味品质成分研究》中提到,对不同产区黄茶样品滋味化学组分含量研究对比,无论是芽型黄茶,还是芽叶型、多叶型黄茶,湖南茶样的生物碱总量均始终高于其他地区,普遍达到4%-7%,表现出明显的地域特点。传统的黄茶茶叶产品分级简单有效,但是却忽视了产品滋味品类的架构,低咖啡碱茶叶可以满足对咖啡碱敏感的消费群体和喜好清新口味人群对饮茶的需求,同时又可以细分茶叶市场,推广口味清新甘醇黄茶类型,提高黄茶加工水平,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背景技术中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问题加以改进和创新,提供了一种低咖啡碱黄茶的初加工方法,解决了现有黄茶中未对嫩叶生长的状态分选和湖南产区黄茶高咖啡碱含量的问题,加工成本较低,能够适用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包括采收嫩叶、摊放、杀青、闷黄、初烘、一次理条、压棒、理条足干工序,具体步骤如下:
(1)采收嫩叶:选取春季已摘取过单芽的茶树,摘取剩余1~3个单嫩叶,每叶留叶柄1~2mm;
(2)摊放:将选取好的新鲜嫩叶原料薄摊于室内筛网或萎凋槽上,摊叶厚度为2~4cm,摊叶量为1.0~2.0kg/m2,摊放时间8~16小时,中途每隔4~8小时翻动一次;
(3)杀青:将摊叶翻覆1~2次、通风30~60min,投入连续式高温热风杀青机,投入厚度2~4cm,杀青时间为1~3min,杀青热风温度210~230℃;
(4)闷黄:趁热将杀青叶片装入恒温闷黄箱,闷黄时间6~8小时,闷黄叶温40~50℃;
(5)初烘:使用连续翻板烘干机,温度102~105℃,频率1~2min/次,时间6~8min;
(6)一次理条:将初烘叶投入多功能理条机理条,理条温度设置102~105℃,控制频率120~140次/min,理条时间13~15min;
(7)压棒:理条过程中压棒1~2min,倒出茶叶,摊放回水30~60min;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崔晓慧,未经崔晓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1834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图片处理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一种土壤生态修复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