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发动机的排气再循环(EGR)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17006.6 | 申请日: | 2020-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282985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29 |
发明(设计)人: | R·S·纳格施 | 申请(专利权)人: | 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博世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M26/36 | 分类号: | F02M26/36;F04D29/32 |
代理公司: | 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72001 | 代理人: | 史婧;刘茜 |
地址: | 德国斯***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发动机 排气 再循环 egr 系统 | ||
系统(100)包括进气导管(104)、以同轴方式定位在进气导管(104)内部的循环导管(106),其与进气导管(104)形成环形空间(112)。循环导管(106)流体联接到发动机(120)的排气导管(114)。系统(100)的特征在于定位在循环导管(106)的开口端处的风扇(110)。风扇(110)适于由通过进气导管(104)进入的空气(如箭头所示)旋转,以通过循环导管(106)从排气导管(104)抽出排气。风扇(110)导致排气的抽吸。即使当压力差(即PInPEx)较小时,也使排气从排气导管(114)流向进气导管(104)。本发明具有成本效益,涉及最小的维护成本,并且提供了简单且坚固的设计。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发动机的排气再循环(EGR)系统。
背景技术
EGR被用于控制NOx排放的柴油发动机中。当进气和排气之间的压力差较小时(即PInPEx),排气不流动。通过打开EGR阀,排气从排气管被送入进气歧管中。为了使排气流入进气歧管中,进气歧管处的压力需要比排气的压力低至少120毫巴。如果压差较小(进气歧管处的压力大于排气压力,或者压差小于120毫巴),则排气将无法流到进气歧管中。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需要EGR,则使用各种致动器,诸如节流阀。节流阀的使用增加了系统成本、校准付出和维护成本。
根据专利文献CN204458107,公开了一种用于排气再循环系统的混合装置。用于排气再循环系统的该混合装置包括进气管和EGR管,EGR管的端部延伸到进气管中,并且EGR管的连接端部依次包括连接管和混合管,其中,连接管插入进气管中并垂直于进气管布置,混合管和进气管以同轴线模式布置,并且混合管由窄缩区段和扩张区段组成;混合管沿气流流动方向布置在进气管中,混合管的窄缩区段与连接管连接,混合管窄缩区段的内径小于连接管的内径,混合管的扩张区段从扩张区段和窄缩区段的连接部向混合管的末端逐渐扩张,在扩张区段的具有最大直径的部分的管壁上以环形模式形成有多个空气出口孔,并且混合管的末端封闭。借助于用于排气循环系统的混合装置,新鲜进气被变成环形气流,EGR中的排气通过出气孔均匀地进入环形新鲜空气,实现了EGR率的高度一致性,并且用于排气循环系统的混合装置是整体式结构,并且结构简单且便于整体拆装。
因此,本发明是在没有任何复杂致动器的情况下,当压力差较小时形成EGR流。
附图说明
参考以下附图描述了本公开的实施例,
图1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发动机的排气再循环(EGR)系统。
具体实施方式
图1图示了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用于发动机的排气再循环(EGR)系统。系统100包括进气导管104。循环导管106以同轴方式定位在进气导管104内,与进气导管104形成环形空间112。循环导管106流体联接到发动机120的排气导管114。系统100的特征在于定位在循环导管106的开口端处的风扇110。风扇110由于通过进气导管104进入的空气(由箭头所示)而旋转,并从循环导管106抽出排气。风扇110的旋转导致通过循环导管106从排气导管114抽吸排气。进气导管104被示出为连接到过滤器102,然而过滤器是任选的。
风扇110包括形成在两个同心环上的两组叶片。这些环是外环116和内环118。内环118的半径等于循环导管106的半径,并且外环116的半径足以覆盖环形空间112。半径是从同心环的中心开始考虑的。
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风扇110以可旋转的方式联接到循环导管106的开口端的外围。在另一个实施例中,风扇110安装到轴(未示出),并且轴安装到循环导管106抑或进气导管104的表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博世有限公司,未经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博世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170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聚硅氧烷接触元件
- 下一篇:包括两个缆索环路之间的中继结构的索道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