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用于管路减振的主动吊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716488.3 | 申请日: | 2020-07-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1075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22 |
| 发明(设计)人: | 韩超;刘桂祥;李鑫;邵骁麟;彭亮;林松;卢军;张鲲;孙磊;李朋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 |
| 主分类号: | F16L55/035 | 分类号: | F16L55/035;H02K41/02;H02K5/24 |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李朝虎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用于 管路 主动 吊架 装置 | ||
1.一种适用于管路减振的主动吊架装置,包括定子壳体(1)、设置在定子壳体(1)的内腔中、沿定子壳体(1)的纵向轴线可动的动子(6),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装配于动子(6)外侧壁、沿动子(6)纵向轴线布置于第1层的永磁体(5)和布置于第2层的永磁体(5),第1层的永磁体(5)与第2层的永磁体(5)的永磁场的极性端面面向为径向方向、第1层的永磁体(5)与第2层的永磁体(5)的极性相同;
还包括装配于定子壳体(1)内侧壁的线圈组件,线圈组件包括绕制轴线为纵向轴线的线圈(4)、设置在线圈的上圈口、下圈口处的线圈轭铁(3),上圈口、下圈口处的线圈轭铁(3)面向动子(6)外侧壁的一侧为其电磁场的极性端面;
上圈口处的线圈轭铁(3)的极性端面与第1层的永磁体(5)的极性端面相邻,下圈口处的线圈轭铁(3)的极性端面与第2层的永磁体(5)的极性端面相邻;
线圈配置交流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管路减振的主动吊架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1层的永磁体(5)的极性端面相较于上圈口处的线圈轭铁(3)的极性端面向上错位设置,第2层的永磁体(5)的极性端面相较于下圈口处的线圈轭铁(3)的极性端面向下错位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管路减振的主动吊架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1层的永磁体(5)与第2层的永磁体(5)的极性相同是指:第1层的永磁体(5)与第2层的永磁体(5)面向定子壳体(1)内侧壁的一端的极性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管路减振的主动吊架装置,其特征在于,
第1层的永磁体(5)与第2层的永磁体(5)均为环状永磁体,其中,环状永磁体与动子(6)同轴线,环状永磁体外径面为其面向定子壳体(1)内侧壁的一端,第1层的永磁体(5)与第2层的永磁体(5)的外径面的极性相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管路减振的主动吊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定子壳体(1)内侧壁设置有环形凹槽,所述上圈口、下圈口处的线圈轭铁(3)之间通过连接轭铁连接,上圈口、下圈口处的线圈轭铁(3)、连接轭铁组成一个开口指向动子(6)的轭铁环槽结构,所述线圈绕动子(6)纵向轴线绕制后嵌入到轭铁环槽结构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管路减振的主动吊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被动减振元件,动子(6)外侧壁、定子壳体(1)内侧壁均设置有位置互相对称的放置凹槽,被动减振元件设置在动子(6)的放置凹槽、定子壳体(1)的放置凹槽所对称形成的夹持空隙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管路减振的主动吊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夹持空隙有2个,被动减振元件有2个,其中一个夹持空隙、一个被动减振元件被配置在第1层的永磁体(5)的上方,其中另一个夹持空隙、另一个被动减振元件被配置在第2层的永磁体(5)的下方。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管路减振的主动吊架装置,其特征在于,
被动减振元件为与动子同轴的环形橡胶元件或螺旋弹簧。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管路减振的主动吊架装置,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安装于承载体(9)的定子延长杆(8),定子延长杆远离承载体(9)的一端与定子壳体(1)的上端连接;
还包括安装于被减振对象的动子延长杆(7),动子延长杆(7)与动子的下端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适用于管路减振的主动吊架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承载体(9)为管路安装基座,所述被减振对象为管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未经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16488.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