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大厚度复合材料舵内部成型质量的工艺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716335.9 | 申请日: | 2020-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21238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9 |
发明(设计)人: | 李秀文;倪伟;闫云飞;张雅静;晋美娟;庄国顺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平阳重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70/34 | 分类号: | B29C70/34;B29C33/44;B29L31/30 |
代理公司: | 太原科卫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0 | 代理人: | 朱源 |
地址: | 043003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厚度 复合材料 内部 成型 质量 工艺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舵成型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提高大厚度复合材料舵内部成型质量的工艺方法,旨在解决现有舵成型不易脱模、合格率低的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预成型时,在模具与舵之间加垫铜皮或铝皮,先沿曲面铺一层碳纤维/环氧树脂预浸料编织布,然后逐层平铺碳纤维/环氧树脂预浸料编织布,预成型加工后形成预制体,然后在预制体外表面铺覆整层碳纤维/环氧树脂预浸料编织布,成型加工后形成成型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材料舵成型方法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提高大厚度复合材料舵内部成型质量的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舵是用于操纵和控制航向的重要零件,形状示意如图1所示,最大厚度约21mm。原来的舵通过钢或铝合金制成,重量较重,难以满足要求。为了减轻重量和结构特殊受力要求,现有舵多采用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成型,舵杆采用金属材料。由于舵厚度较大,现有成型方法采用二次成型法,即首先在预成型模具中依次铺贴依舵曲面形状裁剪好的碳纤维/环氧树脂预浸料编织布,预压形成预制体,卸模后在预制体外部铺覆依舵曲面展开形状裁剪而成的整层碳纤维/环氧树脂预浸料编织布,然后再装入成型模具中在热压机上加热加压固化。
采用该方法存在如下弊端:1)第一次成型后,预制体不易脱模,即便在模具上提前涂脱模剂,脱模过程中预制体易分散,且脱模剂在二次成型过程中易造成预制体与新缠绕层之间的分层,极大影响最终成型质量;2)成型件内易形成褶皱,内部质量不易控制,在小批量生产过程中,无损检测合格率较低,约为36%。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解决现有舵成型不易脱模、合格率低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提高大厚度复合材料舵内部成型质量的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采用两块分别与成型模具的上模内表面和下模内表面适配的铜皮或铝皮,并将两块铜皮或铝皮分别贴于上模内、下模内,然后在两块铜皮或铝皮的内表面上粘贴脱模布;
S2、在脱模布的内表面沿曲面铺一层碳纤维/环氧树脂预浸料编织布,这层编织布的作用是将步骤S3中的过程平铺的编织布连接为一个整体,防止取舵预制体时出现分散的现象;
S3、在步骤S2所铺层的内部逐层平铺碳纤维/环氧树脂预浸料编织布,同时预埋舵杆,且每铺3-5层用真空泵抽出空气;
S4、铺到位后开始合模在热压机上预成型加工,加工完毕形成舵预制体;
S5、将舵预制体取出,在舵预制体外部铺覆整层碳纤维/环氧树脂预浸料编织布,本步骤铺设的碳纤维/环氧预浸料编织布厚度与步骤S1中的铜皮或铝皮和脱模布的总厚度相同,然后装入成型模具中,在热压机上成型加工,加工完毕形成舵成型体;
S6、脱模取出。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预成型时加垫铜皮或铝皮,预压完成后舵预制体更易取出,不易分层,不会形成新的孔隙、气泡;
2)铜皮或铝皮易传热,与舵模具曲面易贴合和赋形,预成型结束后,预制体表面光顺平整,满足成型要求;
3)由于铜皮或铝皮的设置,可将预成型和成型加工都在成型模具中进行,一套模具完成成型过程,节约模具成本;
4)采用由外而内,预浸料铺层长度依次增加的铺层方法,压制时预浸料层间不易夹杂气泡或层间形成的气泡更易排出,采用该方法成型的复合材料舵,经无损检测结果全部满足要求,且成型质量稳定;
5)本成型工艺方法操作方便,满足大厚度舵预压成型要求,减少预制体分层风险,有效提高了舵成型内部质量。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平阳重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山西平阳重工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1633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负荷含源的电压暂降源定位方法
- 下一篇:一种抗血小板聚集的多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