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管桩地下焊接仪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716075.5 | 申请日: | 2020-07-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28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11-19 |
| 发明(设计)人: | 郭宏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宏健 |
| 主分类号: | B23K31/02 | 分类号: | B23K31/02;B23K37/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细软智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471 | 代理人: | 刘迪 |
| 地址: | 136500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下 焊接 | ||
1.一种管桩地下焊接仪,其特征在于,包括:
环状支架,能够伸入于管桩(6)内;
多个周向移动组件,沿所述环状支架的周向均匀分布,各个所述周向移动组件均包括可移动地设置在所述环状支架上的伸展件、设置在所述伸展件上且用于提供旋转动力的第一动力源以及滚轮(5),当所述伸展件相对所述环状支架移动至第一位置时,所述伸展件将所述滚轮(5)抵压在所述管桩(6)的内壁上,所述滚轮(5)在所述第一动力源的动力作用下转动,且各个所述滚轮(5)同步转动、以使所述环状支架能够沿所述管桩(6)内壁周向移动;所述伸展件为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环状支架上的转动臂(3),所述周向移动组件还包括弹性件,当所述转动臂(3)相对所述环状支架转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转动臂(3)与所述环状支架之间的夹角为第一夹角,所述弹性件发生弹性形变;当所述转动臂(3)相对所述环状支架恢复原位置时,所述转动臂(3)与所述环状支架之间的夹角为第二夹角,所述第二夹角大于所述第一夹角,所述弹性件恢复弹性形变;所述滚轮(5)为异形轮并设置有切削平面,所述第一动力源的输出轴与所述切削平面垂直连接;
升降机构,设置在所述环状支架的上端且用于带动所述环状支架和各个所述周向移动组件同步上升和下降;
焊接结构,用于焊接所述管桩(6)内壁的待焊接位置,所述焊接结构可转动地设置在所述环状支架的下端;
控制装置,与所述第一动力源、所述升降机构、所述焊接结构均可通信地相连接,以分别控制所述第一动力源的转动状态、所述环状支架的升降位置以及所述焊接结构的转动状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桩地下焊接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环状支架包括两个环形架(1)、设置在两个所述环形架(1)之间的多个竖直杆(2),各个所述竖直杆(2)的上端、下端分别与两个环形架(1)相连接,且所述竖直杆(2)沿所述环形架(1)的周向均匀分布,各个所述竖直杆(2)上均设有所述周向移动组件。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桩地下焊接仪,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臂(3)的第一端与所述环状支架通过螺杆(8)相连接,所述弹性件为套设在所述螺杆(8)上的扭簧(7),所述扭簧(7)的一端与所述环状支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转动臂(3)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动力源和所述滚轮(5)均设置在所述转动臂(3)的第二端。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管桩地下焊接仪,其特征在于,各个所述周向移动组件均包括两个并列设置的所述转动臂(3),所述第一动力源为第一伺服电机(4),所述第一伺服电机(4)设置在两个所述转动臂(3)之间且其输出轴所在方向与所述转动臂(3)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转动臂(3)的第一端位置低于所述转动臂(3)的第二端位置,且所述转动臂(3)的转动平面经过所述环状支架的轴心。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管桩地下焊接仪,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固定设置在所述管桩(6)端口处的杆状支架(9)、用于提供旋转动力的第二伺服电机(10)、卷筒(11)、缠绕在所述卷筒(11)外周的安全绳(12),所述第二伺服电机(10)和所述卷筒(11)均设置在所述杆状支架(9)上,所述安全绳(12)的第一端固定、第二端连接所述环状支架,所述第二伺服电机(10)工作带动所述卷筒(11)转动、以使所述安全绳(12)带动所述环状支架升降,且所述第二伺服电机(10)与所述控制装置可通信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桩地下焊接仪,其特征在于,所述杆状支架(9)设有用于供所述安全绳(12)贯穿的开孔(23),且所述安全绳(12)的第一端连接有保险环(13),所述保险环(13)的直径大于所述开孔(23)的最大宽度。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管桩地下焊接仪,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桩地下焊接仪还包括无线手柄(14),所述控制装置设置为无线手柄(14)内的控制器,所述无线手柄(14)上设有用于控制第一伺服电机(4)和第二伺服电机(10)的转动状态的按键(1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宏健,未经郭宏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1607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