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池包密闭性检测方法、装置、电动汽车及存储介质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712651.9 | 申请日: | 2020-07-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82426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 发明(设计)人: | 丁磊;马列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人运通(江苏)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M3/32 | 分类号: | G01M3/32;H01M10/42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麦小婵;郝传鑫 |
| 地址: | 224000 江苏省盐城市经济***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密闭 检测 方法 装置 电动汽车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电池包密闭性检测方法、装置、电动汽车及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发送第一控制信号,指示关闭电池包的智能泄压装置上的密封开关阀;获取车辆当前的工况模式,并调取所述工况模式对应的电池包内外侧压力标准数据;获取电池包的当前的内外侧压力数据;对所述当前的内外侧压力数据进行滤波;将滤波后的电池包内外侧压力数据与所述电池包内外侧压力标准数据进行对比,得到电池包密闭性检测结果。本发明通过电池包密闭性检测方法,能够根据不同工况模式及时、准确地对电池包密闭性进行检测,提高电池包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动汽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池包密闭性检测方法、装置、电动汽车及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电池包是目前纯电动汽车的唯一动力能量来源,作为纯电动汽车的核心部件,电池包的密闭性直接影响到电池系统的工作安全,影响到电动汽车的使用安全。目前,市场上对电池包有着严格的防护等级(IP等级)要求,例如车辆底部布置的电池包,它的密闭性等级达到了IP67。如果电池包的密闭性达不到要求,会导致电池包内进灰、受潮甚至是漏水,这些情况都会导致电池包老化、电池系统受损,更为严重的可能会造成安全事故。
现有的电池包密闭性检测方法,通常都是在电池包出厂前,通过工装连通泄压阀进行电池包密闭性测试,然而电池包在运行过程中,因振动、老化、锈蚀、碰撞等原因,电池包的密闭性可能达不到要求,因此仅依靠出厂前的密闭性检测不能保证电池包的密闭安全性。另外,现有技术在检测电池包密闭性时,直接对采集到的压力信号进行检测,然而在有些工况下压力变化十分快速且波动巨大,直接使用采集到的压力信号检测出来的结果准确度较低,容易出现误检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包密闭性检测方法、装置、电动汽车及存储介质,能够根据不同工况模式及时、准确地对电池包密闭性进行检测,提高电池包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池包密闭性检测方法,包括:
发送第一控制信号,指示关闭电池包的智能泄压装置上的密封开关阀;
获取车辆当前的工况模式,并调取所述工况模式对应的电池包内外侧压力标准数据;
获取电池包的当前的内外侧压力数据;
对所述当前的内外侧压力数据进行滤波;
将滤波后的电池包内外侧压力数据与所述电池包内外侧压力标准数据进行对比,得到电池包密闭性检测结果。
进一步的,所述当前的内外侧压力数据包括N个电池包内侧压力值和N个电池包外侧压力值,则所述对所述当前的内外侧压力数据进行滤波的方法,具体包括:
去掉所述N个电池包内侧压力值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获得剩余的N-2个电池包内侧压力值;
计算所述剩余的N-2个电池包内侧压力值的算术平均值,得到滤波后的电池包内侧压力数据;
去掉所述N个电池包外侧压力值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获得剩余的N-2个电池包外侧压力值;
计算所述剩余的N-2个电池包外侧压力值的算术平均值,得到滤波后的电池包外侧压力数据。
进一步的,所述电池包内外侧压力标准数据包括电池包内侧压力标准数据和电池包外侧压力标准数据,则将滤波后的电池包内外侧压力数据与所述电池包内外侧压力标准数据进行对比,得到电池包密闭性检测结果,具体包括:
若所述滤波后的电池包内侧压力数据和所述电池包内则压力标准数据的差值,大于第一判断阈值,则判定电池包密闭不严;
若所述滤波后的电池包外侧压力数据和所述电池包外则压力标准数据的差值,大于第二判断阈值,则判定电池包密闭不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人运通(江苏)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华人运通(江苏)动力电池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126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