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混凝土浇筑用自结网式散点内振球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09967.2 | 申请日: | 2020-07-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98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周德超;赵永;赵先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德超 |
主分类号: | E04G21/08 | 分类号: | E04G21/08 |
代理公司: | 北京棘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40 | 代理人: | 戴丽伟 |
地址: | 2412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浇筑 结网 式散点内振球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浇筑用自结网式散点内振球,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可以实现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投入自结网式散点内振球,用来代替传统的混凝土振捣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无需技术人员现场实际操作,与混凝土振捣器相比,自结网式散点内振球是在混凝土内部,依靠混凝土中的水分与水崩解振捣球发生崩解反应带来的高频震动,对混凝土进行高质量的振捣,同时在崩解时会释放大量的微小气泡,可以充当引气剂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保水性和粘聚性,提高混凝土流动性,并且在振动作用结束后通过释放出来的自硬化结网传振棒在混凝土内进行延伸,并依靠双磁网点球建立高强度的粘接,从而在混凝土形成补强网,配合内振球体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成型强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混凝土浇筑用自结网式散点内振球。
背景技术
混凝土浇筑指的是将混凝土浇筑入模直至塑化的过程,在土木建筑工程中把混凝土等材料到模子里制成预定形体,混凝土浇筑时,混凝土的自由高度不宜超过2m,当超过3m时应采取相应措施。
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混凝土振捣是保证其成型质量中最重要的一环,混凝土振捣用混凝土拌合机拌和好的混凝土浇筑构件时,必须排除其中气泡,进行捣固,使混凝土密实结合,消除混凝土的蜂窝麻面等现象,以提高其强度,保证混凝土构件的质量。
进行机械化捣实混凝土所用机具为混凝土振捣器,混凝土振捣器的种类较多,但是市面上绝大多数的混凝土振捣器均需要技术人员现场进行操作,一方面十分考验技术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体力要求,人为振捣大多取决于直观感受,经常会出现漏振捣区域或者低质量区域,在成型后该区域强度明显不够,另一方面在现场操作混凝土振捣器具有一定的难度和危险系数,难以保证技术人员的人身安全,另外在一定程度上人力的损耗,也意味着施工成本的增加。
发明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浇筑用自结网式散点内振球,它可以实现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投入自结网式散点内振球,用来代替传统的混凝土振捣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无需技术人员现场实际操作,与混凝土振捣器相比,自结网式散点内振球是在混凝土内部,依靠混凝土中的水分与水崩解振捣球发生崩解反应带来的高频震动,对混凝土进行高质量的振捣,同时在崩解时会释放大量的微小气泡,可以充当引气剂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保水性和粘聚性,提高混凝土流动性,并且在振动作用结束后通过释放出来的自硬化结网传振棒在混凝土内进行延伸,并依靠双磁网点球建立高强度的粘接,从而在混凝土形成补强网,配合内振球体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成型强度。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混凝土浇筑用自结网式散点内振球,包括内振球体,所述内振球体内镶嵌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水崩解振捣球,所述内振球体外表面上开设有多个与水崩解振捣球相对应的进水孔,所述水崩解振捣球远离进水孔一端连接有不动磁铁,所述不动磁铁上连接有自硬化结网传振棒,且自硬化结网传振棒贯穿水崩解振捣球并延伸至进水孔外侧,所述自硬化结网传振棒远离不动磁铁一端连接有与不动磁铁磁性排斥的双磁网点球,所述内振球体外表面上还开设有多组与水崩解振捣球连接的逸汽孔,且每组逸汽孔环形阵列分布于进水孔周向,所述逸汽孔靠近水崩解振捣球的端口处连接有防水透气膜。
进一步的,所述水崩解振捣球外侧包裹有膨胀套,且膨胀套与内振球体内壁连接,所述膨胀套左右两端均镶嵌多块均匀分布的阻水紧固片,且阻水紧固片延伸至水崩解振捣球内,膨胀套始终可以紧随水崩解振捣球的消耗进行膨胀,从而对水崩解振捣球实现持续性的紧固作用,防止出现因水崩解振捣球消耗带来的位移,导致部分自硬化结网传振棒提前触发硬化动作,阻水紧固片则辅助膨胀套起到对水崩解振捣球的加强紧固作用,同时可以适当延缓水崩解振捣球的崩解速度,从而延长自结网式散点内振球在混凝土内部的振捣作用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德超,未经周德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099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