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深基坑支护的混凝土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07041.X | 申请日: | 2020-07-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273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 发明(设计)人: | 黄身勇;肖三霞;陈峰;吴正宇;李钻水;许贤云;蒋孔林;李泽;张华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省永泰建筑工程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15/00 | 
| 代理公司: | 福州科扬专利事务所 35001 | 代理人: | 郭梦羽 | 
| 地址: | 3507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基坑 支护 混凝土结构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深基坑支护的混凝土结构,包括支架主体和分别设置在支架主体两外侧壁且将支架主体夹持固定在深基坑侧壁处的涂层板,靠近深基坑侧壁一侧的涂层板与深基坑侧壁抵接;所述支架主体包括依次竖直放置在深基坑底部且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的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连接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的第一横杆和连接第二立柱与第三立柱的第二横杆,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位于同一水平面上。本发明通过通过涂层板将支架主体夹持固定在深基坑侧壁处,涂层板的设置既增强了支架主体对深基坑的支护作用,也提高了对支架主体的保护性能,另外涂层板对支架主体的保护使得其可多次重复利用,增加了装置的环保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深基坑支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深基坑支护的混凝土结构。
背景技术
深基坑支护是指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深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档、加固与保护的措施,在深基坑工程中,为降低支护结构造价、缩短基坑工程施工工期、提高工程结构质量、控制支护挡墙的变形,需在支护挡墙坑内侧设置支撑系统,目前,随着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地下工程的开挖深度可达10 m以上,深基坑支护结构一般采用混凝土灌注桩,外加多道斜拉锚喷桩或多道混凝土结构内支撑,用以支撑三轴搅拌水泥土止水帷幕,防止坑顶边坡失稳、防止引发周边建筑、管线或道路的破坏。
现有的深基坑支护挡墙坑内支撑系统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支撑系统或型钢支撑系统,钢筋混凝土支撑系统虽然刚度大,但具有时间效应差、施工工期长和不可重复利用造成浪费等缺点,且现有的混凝土结构在施工上操作不便,使得建筑的施工工期长,并且现有的混凝土结构在使用时不够稳定,从而使得建筑的施工品质受到损害。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深基坑支撑系统不可重复利用、施工操作不便和使用不够稳定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深基坑支护的混凝土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深基坑支护结构的混凝土结构,包括支架主体和分别设置在支架主体两外侧壁且将支架主体夹持固定在深基坑侧壁处的涂层板,靠近深基坑侧壁一侧的涂层板与深基坑侧壁抵接;所述支架主体包括依次竖直放置在深基坑底部且位于同一竖直平面上的第一立柱、第二立柱、第三立柱,连接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的第一横杆和连接第二立柱与第三立柱的第二横杆,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位于同一水平面上;第一横杆的上下两侧且位于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V型支撑架和第二V型支撑架,第二横杆的上下两侧且位于第二立柱与第三立柱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三V型支撑架和第四V型支撑架,进而对第一立柱、第二立柱和第三立柱的位置进行支撑固定。
其中,所述第一V型支撑架和第三V型支撑架的拐角下表面分别与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的外壁抵接,第一螺栓竖直穿过第一V型支撑架的拐角插入第一横杆内部,第二螺栓竖直穿过第三V型支撑架的拐角插入第二横杆内部,将第一V型支撑架和第三V型支撑架对应固定在第一横杆和第二横杆上方;第二V型支撑架和第四V型支撑架的拐角下表面均与深基坑地面抵接,两销钉分别竖直穿过第二V型支撑架与第四V型支撑架的拐角插入深基坑地面内部,分别将第二V型支撑架、第四V型支撑架固定在深基坑地面,进而增加支架主体的稳定性。
其中,所述第一V型支撑架的左、右两倾斜支撑面与第一横杆之间和第三V型支撑架的左、右两倾斜支撑面与第二横杆之间均分别设置有竖直的支撑连接杆,每一支撑连接杆的底部均连接有限位金属块,第一横杆与第二横杆上均分别设置有与限位金属块相匹配的限位槽,限位槽内设置有磁铁块,限位金属块插入限位槽并与其内部的磁铁块磁性吸附连接,进而对第一V型支撑架和第三V型支撑架支撑固定。
其中,所述第一横杆朝向第一立柱的一端连接有第一卡块,第一立柱上设置有与第一卡块相匹配的第一卡槽,一第三螺栓从背向第一卡槽的一侧横穿入第一立柱、第一卡槽并插入第一卡块内部,将第一横杆固定在第一立柱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省永泰建筑工程公司,未经福建省永泰建筑工程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0704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能生物质废弃物降解设备
- 下一篇:一种天然气脱水处理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