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人工智能的动车杆件测量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706811.9 | 申请日: | 2020-07-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1140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孙昊;李宏文;马绪峰;张声远;白俊基;金正铉;张圣甲;金亨基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科虚拟现实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B11/02 | 分类号: | G01B11/02;G01B1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艾皮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777 | 代理人: | 姜宇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人工智能 动车 测量 装置 | ||
1.基于人工智能的动车杆件测量装置,包括底座(10),主控箱(14);底座(10)设置为圆盘型结构,其特征在于,底座(10)的顶部通过三组呈三角形排布的支脚(20)固定安装有一组圆形结构的传输带(11),位于传输带(11)中心处的底座(10)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一组集信号传输分析处理控制于一体的主控箱(14),所述传输带(11)的上侧等间隔固定安装有多组分类扫描隧道(13),所述分类扫描隧道(13)的后侧外部的传输带(11)的带檐上固定安装有输出端朝向传输带(11)中心处的与主控箱(14)电连的气缸(16),气缸(16)的输出端通过活塞杆固定连接有矩形推板(17),所述气缸(16)的末端对应的传输带(11)的顶部内带檐开设有豁口,豁口的内侧斜向下连接有下料道(18),下料道(18)的底部连通有固定在底座(10)上表面的旋转测量槽(15),旋转测量槽(15)的内中部固定安装有一组横板(24),横板(24)的上侧中心处固定安装有一组伺服电机(25),伺服电机(25)的顶部通过转动轴转动连接有一组测量板,测量板的上侧四周的旋转测量槽(15)的内壁中的等间隔固定安装有输出端朝向旋转测量槽(15)轴心线的长度激光测距传感器(28),所述测量板的中心处上方设置有一组圆盘形结构的厚度激光测距传感器(28),厚度激光测距传感器(28)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竖直的伸缩杆(29),伸缩杆(29)的顶部通过一组呈L型结构底端固定在旋转测量槽(15)右侧壁上的支架(30)固定,所述旋转测量槽(15)的内底部固定安装有一组信号处理系统板(23),信号处理系统板(23)的两侧通过设置在旋转测量槽(15)槽壁内部的导线电连到长度激光测距传感器(28)和厚度激光测距传感器(28)上,所述旋转测量槽(15)的朝向传输带(11)中心处一侧的外侧面通过导线管(19)连通到主控箱(14)上,主控箱(14)的内部设置有导线,信号处理系统板(23)电性连接到主控箱(14)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动车杆件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分类扫描隧道(13)的内顶部固定安装有与主控箱(14)电性连接的遥感平台(21),遥感平台(21)的下侧电性连接有多组并排的用于全面扫描经过分类扫描隧道(13)下侧传输带(11)上的待测动车杆件的光学机械扫描端(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动车杆件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输带(11)的前后端的间隙处的底座(10)的上表面固定放置有用于收集弃用动车杆件的废料接收槽(12)。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动车杆件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推板(17)的外侧面黏贴有橡胶垫。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动车杆件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传输带(11)的上表面等间隔固定安装有多组橡胶隔板(3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动车杆件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板的顶部铺设有一层塑胶垫。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所述的基于人工智能的动车杆件测量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板的底部边部固定安装有三组等间隔的支撑旋杆(26),支撑旋杆(26)的底部转动连接在开设在横板(24)上侧内部的旋转槽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科虚拟现实研究院,未经青岛海科虚拟现实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0681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