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核酸扩增反应特异性的试剂、核酸扩增反应液和试剂盒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010703846.7 申请日: 2020-07-21
公开(公告)号: CN112029901A 公开(公告)日: 2020-12-04
发明(设计)人: 王云龙;李玉林;王国强;王继创;王敏;程蕾;孙新城;王运从 申请(专利权)人: 河南省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主分类号: C12Q1/70 分类号: C12Q1/70;C12Q1/6848;C12N15/11;C12R1/93
代理公司: 郑州铭晟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1134 代理人: 张鹏
地址: 450018 河南省郑*** 国省代码: 河南;4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提高 核酸 扩增 反应 特异性 试剂 试剂盒
【说明书】:

发明属于分子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核酸扩增反应特异性的试剂、核酸扩增反应液和试剂盒。该提高核酸扩增反应特异性的试剂包括甘氨酸和海藻糖,所述甘氨酸的终浓度为1%‑10%,所述海藻糖的终浓度为2%‑10%且所述海藻糖的终浓度和甘氨酸的终浓度不同时等于10%。本发明的提高核酸扩增反应特异性的试剂中的甘氨酸和海藻糖可起到协同提高核酸扩增反应的特异性的作用。相对于本领域常用的高浓度(50%)的甘油,在灵敏度相当的情况下可有效避免非特异性扩增。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核酸扩增反应特异性的试剂、核酸扩增反应液和试剂盒。

背景技术

核酸扩增反应是常用的检测方法,可用于病毒、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核酸扩增反应过程中需要用到多种酶类,酶的活性和稳定性会影响核酸扩增的结果,进而对检测结果造成影响。常规的含酶的扩增缓冲液通常通过甘油的使用提高酶的活性和稳定性,但高浓度的甘油会增加酶的非特异性扩增,造成检测结果偏差。

冠状病毒是一大类病毒,属单股正链RNA病毒,巢病毒目(Nidovirales)冠状病毒科 (Coronaviridae)正冠状病毒亚科(Orthocoronavirinae),分为α、β、γ和δ四个属。已知感染人的冠状病毒有6种:α属的229E、NL63;β属的OC43、HKU1、MERS-CoV、SARS-CoV。新型冠状病毒属于β属的新型冠状病毒,有包膜,颗粒呈圆形或椭圆形,常为多形性,直径 60-140nm。其基因特征与SARSr-CoV和MERSr-CoV有明显区别。2020年2月11日被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命名为SARS-CoV-2”。同时,世界卫生组织于同日发布了《针对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造成严重急性呼吸道感染的临床处置指南》。指南第4部分(采集临床标本用于实验室诊断):明确指出可通过RT-PCR进行nCoV核酸检测,并可对确诊nCoV感染的住院患者进行定期取样检测,直到患者出现两个连续的至少间隔24小时的阴性结果(若同时收集URT 和LRT样本,需均为阴性),可以看作是临床康复。

在COVID-19的诊断中,荧光定量PCR检测技术被确定为金标准。荧光定量PCR技术以灵敏度高、速度快、可定量、抗污染、特异性强等优点逐渐取代了传统PCR技术。发展的荧光探针使该技术具有了高度特异性,其利用Taq酶的3’→5’外切核酸酶活性,切断探针,产生荧光信号。由于探针与模板是特异性结合,当探针完整的时候,报告基团所发射的荧光能量被淬灭基团吸收,检测不到信号。随着PCR的进行,Taq酶在链延伸过程中遇到与模板结合的探针,其3’→5’外切核酸酶活性就会将探针切断,报告基团远离淬灭基团,即产生荧光信号。所以,每经过一个PCR循环,荧光信号也和目的片段一样,有一个同步指数增长的过程。信号的强度就代表了模板DNA的拷贝数。荧光定量技术正是基于这样的原理设计的,该技术为SARS-CoV-2感染的诊断、大规模筛查、疗效动态分析、新药开发等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提高核酸扩增反应特异性的试剂中的甘氨酸和海藻糖可起到协同提高核酸扩增反应的特异性的作用。相对于本领域常用的高浓度(50%)的甘油,在灵敏度相当的情况下可有效避免非特异性扩增。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核酸扩增反应液。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试剂盒。

本发明的提高核酸扩增反应特异性的试剂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提高核酸扩增反应特异性和灵敏度的试剂,所述试剂包括甘氨酸和海藻糖,所述甘氨酸的终浓度为 1%-10%(质量百分比),所述海藻糖的终浓度为2%-10%(质量百分比);且所述海藻糖的终浓度和甘氨酸的终浓度不能同时等于10%。该提高核酸扩增反应特异性的试剂相对于本领域常用的高浓度(50%)的甘油,在灵敏度相当的情况下可有效避免非特异性扩增。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省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未经河南省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038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