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精确定位的双容器苗木栽培系统及其智能作业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701630.7 | 申请日: | 2020-07-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205504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8 |
| 发明(设计)人: | 严方;薛晓松;李娜;崔明;范位龙;董志茹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
| 主分类号: | H04L29/08 | 分类号: | H04L29/08;A01C23/00;A01G7/06;A01G9/029;A01G17/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方亚曼 |
| 地址: | 2124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精确 定位 容器 苗木 栽培 系统 及其 智能 作业 方法 | ||
1.一种精确定位的双容器苗木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心控制站(1)、云控制中心(2)、手机操控端(3)、定位标签(4)、LORA传输终端(5)、作业机器人(6)、LORA传输网关(7)、移动定位基站(8)以及苗木栽培双容器(9);
作业机器人(6)根据作业任务,行走至指定作业位置,完成指定作业任务,作业任务通过云控制中心(2)实时传递至作业机器人(6);指定作业任务完成后,作业的起始时间,以及其它作业过程记录通过作业机器人(6)传递至云控制中心(2);具体工作路径为作业机器人(6)→LORA传输终端(5) →LORA传输网关(7) →中心控制站(1) →云控制中心(2);
作业机器人(6)进行自主作业是通过作业机器人(6)的作业定位和中心控制站(1)的基准定位,在数据库中动态建立双容器栽培苗木的精准定位;作业机器人(6)的作业执行路径为云控制中心(2) →手机操控端(3) →云控制中心(2) →中心控制站(1) →LORA传输网关(7)→LORA传输终端(5) →作业机器人(6);
所述苗木栽培双容器(9)包括外容器(91)、无纺布材质的内容器(92),所述外容器(91)的内侧壁的相对面分别设有一个往上延伸至容器外部的导肥管(93);所述导肥管(93)顶部设有一个旋转导肥口(94);
所述导肥管(93)上设有多个导肥袋(95);所述内容器(92)上相应部位设有引肥袋(96);所述导肥袋(95)和引肥袋(96)均为无纺布袋;内容器、外容器通过导肥袋(95)和引肥袋(96)对齐;所述内容器、外容器底部设有多个外侧根口;
所述外容器(91)外侧设有根系切刀组件;所述根系切刀组件包括根系切刀(97),固定杆(98)以及连接外置旋转电机的螺旋蜗杆(99);所述根系切刀(97)为两组,以螺旋蜗杆(99)为中心横向设置,所述固定杆(98)为两根,分别竖直设置在外容器(91)外侧壁两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确定位的双容器苗木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控制站(1)以及移动定位基站(8)均具有北斗导航。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确定位的双容器苗木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机器人(6)具有北斗定位+超宽带定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确定位的双容器苗木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导肥袋(95)和引肥袋(96)设置的高度不同。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确定位的双容器苗木栽培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旋转导肥口(94)上有与作业机器人(6)上的施肥电机口成对的接近开关。
6.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精确定位的双容器苗木栽培系统的智能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S1、对苗木场地采用中心控制站(1)进行北斗导航定位;
S2、对苗木场地采用定位标签(4)进行精确定位;
S3、采用作业机器人(6)对苗木种植区进行精确作业地图的生成,生成步骤如下:S3-1、所有植株的精确定位获取;
S3-2、苗木种植区内苗木分类信息粗划分;
S3-3、苗木种植区内苗木分类信息精确划分;
S3-4、苗木种植区精确作业地图生成;
S4、采用作业机器人(6)进行自动作业路径学习:在某个苗木作业区内远程或人工移动作业机器人(6);从苗木作业区的左上角,开始沿着直线,遍历每一棵植株,将每一棵植株的精确作业位置进行存储;
S5、双容器苗木精确定位栽培作业:首先进行苗木栽培作业区的选定和精确定位,移动搭载苗木栽培双容器(9)的作业机器人(6)按苗木预定作业位置进行精确作业栽培,最后生成苗木种植区精确作业地图,具体的将该作业区以及已完成栽培作业的苗木的类别、初始苗龄、栽培完成后北斗所获得的精确栽培时间、苗木的精确地理位置录入数据库系统,完成苗木种植区精确作业地图;新作业区的苗木按S4的方法进行自动作业路径学习;
S6、双容器苗木精确定位施肥施药作业:通过手机操控端(3)对相应区域下达施肥施药指令,作业机器人(6)按学习的自动作业路径进行施肥施药作业;
S7、双容器苗木精确定位起苗作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智能作业方法,其特征在于:S7中苗木双容器苗木精确定位起苗作业步骤如下:
S7-1、在作业区数据中选择苗龄合适、苗种类合适的苗木,并选定起苗数;
S7-2、优先作业区内的行扫描,引导作业机器人(6)从作业区左上第一行开始进行切根自动作业;
S7-3、同S7-2,将规划起苗的苗木外容器的根系全部切断;
S7-4、优先作业区内的行扫描,引导作业机器人(6)从作业区左上第一行开始进行起苗作业,起苗后对该位置苗木进行起苗作业记录;
S7-5、对苗木树干进行白色特征标记,将树干的一部分刷上白色印记;
S7-6、通过摄像头记录白色特征标记区域的该苗木的树干生理特征,将该特征与树的地理信息结合录入苗木库中,用于苗木的销售出库管理;
S7-7、起苗作业完成后,将每一颗苗木当做一个像素点,消除作业地图上的起苗作业区域内已经完成起苗的像素点,更新作业地图的作业区域,形成新的苗木种植区精确作业地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01630.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