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纤低糖速溶豆粉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700155.1 | 申请日: | 2020-07-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0246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 发明(设计)人: | 杨晓波;梁超;李凯锋;王青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黑龙江省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23C11/10 | 分类号: | A23C11/10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市松花江专利商标事务所 23109 | 代理人: | 李红媛 |
| 地址: | 150090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糖 速溶 豆粉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纤低糖速溶豆粉,原料包括:大豆50份~70份,大豆油0份~2.5份,大豆分离蛋白3份~9份,抗性糊精20份~35份,赤藓糖醇30份~42份,磷脂0.1份~0.5份,螺旋藻低聚肽0份~0.6份,碳酸氢钠0.15份~0.4份,碳酸钙0份~1.3份,消泡剂0份~0.03份。方法为磨浆、灭酶、脱渣、配料、均质、杀菌、浓缩、喷粉和包装。本发明的高纤低糖速溶豆粉产品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大于18.0g/100g,膳食纤维含量大于16.0g/100g,富含蛋白质和膳食纤维,总糖含量小于5.0g/100g,适于控糖人群食用,同时也适合糖尿病人群食用,可在产品标签上进行低糖的营养含量宣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豆制品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控糖饮食的高纤低糖速溶豆粉及其制 备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是大豆制品的发源地,大豆加工历史超过2000年,豆浆作为中国百姓餐桌上必 不可少的一项饮食,是我国膳食结构体系中重要组成部分。
大豆蛋白质含量约为35%~40%,是我国居民膳食中优质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其氨 基酸组成评分与乳蛋白和鸡蛋相当,高于牛肉,大豆中单糖和双糖总量低,GI(血糖生成指数)为18%。
糖使食物变得甜蜜可口,给人带来幸福愉悦感,为人体提供能量,但肆无忌惮的饮食体验会使人们摄入过量的糖,导致出现健康风险,如肥胖、胰岛素耐受性、糖尿病、 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和高血压等,为了抵抗这些健康威胁,目前美国、法国、加拿 大、英国、南非、爱尔兰、墨西哥等国家已实施糖税政策,意在从供应端控糖,降低国 民摄糖过量,我国在《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中明确提出了“三减三健”的行 动计划,将减糖列入未来国民营养工作重点。
结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国民营养计划(2017-2030年)》和消费者营养需求,豆粉市场迫切需要这样一款集营养、健康和美味于一体的高纤低糖速溶豆粉。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纤低糖速溶豆粉及其制备方法。本发明的高纤低糖速溶豆 粉营养丰富,风味怡人,口感佳,蛋白质含量大于18.0g/100g,膳食纤维含量大于16.0g/100g,富含蛋白质和膳食纤维,总糖含量小于5.0g/100g,符合GB28050-2011中低 糖的营养含量声称,可在产品标签上进行低糖的营养宣称,适用于控糖人群食用,同时也 适合糖尿病人群食用。
为达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高纤低糖速溶豆粉,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大豆50份~70份,大豆油0份~2.5份,大豆分离蛋白3份~9份,抗性糊精20份~35份,赤藓糖醇30份~42份,磷脂 0.1份~0.5份,螺旋藻低聚肽0份~0.6份,碳酸氢钠0.15份~0.4份,碳酸钙0份~1.3份, 消泡剂0份~0.03份。
优选的,一种高纤低糖速溶豆粉,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分:大豆60份~70份,大豆油0份~1.5份,大豆分离蛋白4.5份~7.5份,抗性糊精22份~25份,赤藓糖醇38份 ~41.5份,磷脂0.15份~0.3份,螺旋藻低聚肽0份~0.4份,碳酸氢钠0.15份~0.35份,碳 酸钙0份~1份,消泡剂0份~0.02份。
作为本发明的一种最佳实施方法,一种高纤低糖速溶豆粉,按重量份计,包括如下组 分:大豆64份,大豆分离蛋白5份,抗性糊精23份,赤藓糖醇40份,磷脂0.2份,碳 酸氢钠0.3份,消泡剂0.01份。
所述高纤低糖速溶豆粉,每100g高纤低糖速溶豆粉中单、双糖含量小于5.0g。
所述高纤低糖速溶豆粉,每100g高纤低糖速溶豆粉中膳食纤维含量大于16.0g。
所述高纤低糖速溶豆粉,每100g抗性糊精中单、双糖含量小于1.0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黑龙江省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黑龙江省完达山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7001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