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学检测单元、光学检测装置和电子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95997.2 | 申请日: | 2020-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452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发明(设计)人: | 刘伟;黄昌斌;刘政;肖青;武广文;苏丹丹;王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J1/04 | 分类号: | G01J1/04;G02B5/2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嘉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651 | 代理人: | 王敏生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光学 检测 单元 装置 电子设备 | ||
本申请公开一种光学检测单元,用于接收透过一个镜头组件的检测光束并转换接收到的检测光束为电信号,所述电信号用于生成图像或感测光强,所述光学检测单元包括第一光学芯片,用于接收所述检测光束并转换为电信号,以生成相应的图像;以及第二光学芯片,用于接收所述检测光束并转换为电信号,以感测所述检测光束的光强大小。本申请还公开了一种光学检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光电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光学检测单元、光学检测装置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技术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对于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用户要求具有更多功能和时尚外观。目前,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发展趋势是具有高屏占比,比如屏占比可以高达90%以上的全面屏。然而,目前的前置摄像头、环境光传感器等器件应用在手机上时,会占用屏幕显示区域,导致屏占比降低。例如,为了能够检测到环境光强度或接收环境光进行成像,需要在盖板玻璃上开窗以预留出环境光传感器和前置摄像头的感光区域。例如手机等的电子设备的正面具有显示区域和位非显示区域。由于需要针对前置摄像头和环境光传感器分别预留非显示区域,以便接收光束,导致显示区域的面积减小。而非显示区域处无法用于显示,导致电子设备的屏占比较低,视觉美观性较差。另外,还有部分电子产品将环境光传感器放置在显示屏的下方来获得高的屏占比,由于显示屏对环境光透过率的影响,这样会影响环境光传感器性能,用户体验较差。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供一种能够克服或改善现有技术问题的光学检测单元、光学检测装置和电子设备,其具体内容如下:
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光学检测单元,所述光学检测单元用于接收透过一个镜头组件的检测光束并转换接收到的检测光束为电信号,所述电信号用于生成图像或感测光强,所述光学检测单元包括:第一光学芯片,用于接收所述检测光束并转换为电信号,以生成相应的图像;第二光学芯片,用于接收所述检测光束并转换为电信号,以感测所述检测光束的光强大小。
某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光学芯片和所述第二光学芯片位于所述镜头组件的镜头像圈内。
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检测单元还包括调光膜,所述调光膜用于透射或散射所述检测光束,所述第一光学芯片接收经过所述调光膜透射的检测光束以生成图像,所述第二光学芯片接收经过所述调光膜透射或散射的检测光束以感测光强。
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检测单元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光学芯片和所述第二光学芯片的上方的调光膜,所述调光膜具有能够透射所述检测光束的透射状态和能够散射所述检测光束的散射状态,所述调光膜在所述第一光学芯片工作时处于透射状态,所述调光膜在所述第二光学芯片工作时处于散射状态。
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调光膜被施加电场时处于透射状态,所述调光膜未被施加电场时处于散射状态。
某些实施例中,所述调光膜包括聚合物液晶材料。
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检测单元还包括滤光片,所述滤光片位于所述第一光学芯片和所述第二光学芯片的上方,所述滤光片位于所述调光膜的上方或下方,所述滤光片用于透射波长在目标波段以内的光束,并阻止波长在目标波段以外的光束透过,所述检测光束的波长在所述目标波段以内。
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滤光片为红外截止滤光片,所述检测光束为可见光。
某些实施例中,所述滤光片包括滤光层和阻光层,所述滤光层的部分正对所述第一光学芯片和所述第二光学芯片,所述阻光层具有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的至少部分正对所述第一光学芯片,所述第二开口的至少部分正对所述第二光学芯片,所述滤光层用于透射所述检测光束并阻止波长在目标波段以外的光束透过,所述阻光层用于阻隔光束。
某些实施例中,所述光学检测单元还包括基板,所述第一光学芯片和所述第二光学芯片设置在所述基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万普拉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9599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