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间歇式活性炭粉尘净化系统及其净化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693110.6 | 申请日: | 2020-07-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394121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1-18 |
| 发明(设计)人: | 温荣耀;李俊杰;魏进超;王跃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53/02 | 分类号: | B01D53/02;B01D46/30;B01D46/88;B01J20/20;B01J20/34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恒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394 | 代理人: | 徐楼;卜婷 |
| 地址: | 410006 ***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间歇 活性炭 粉尘 净化系统 及其 净化 方法 | ||
一种间歇式活性炭粉尘净化系统,该系统包括多个并联设置的净化罐(1);净化罐(1)内的上部设有风洗室(2),下部设有风腔室(3);风洗室(2)与风腔室(3)之间设有多孔分布板(4);净化罐(1)的底部中心位置设有中心布风器(5);风洗室(2)的侧壁上部设有活性炭进料口(6),风洗室(2)的侧壁下部设有活性炭排料口(7);净化罐(1)的顶部设有排烟通道(L1)。本发明采用多个活性炭净化罐,并控制各个净化罐内的进料量,通过多个间歇式净化罐组合来实现活性炭超细粉尘的连续净化。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活性炭粉尘的净化方法,具体涉及一种间歇式活性炭粉尘净化系统及其净化方法,属于粉尘净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活性炭烟气净化技术具有多污染物协同高效净化的优势,适应烧结烟气组分复杂(SO2、NOx、粉尘、O2、水蒸气、重金属)、温度波动大(110-180℃)的特点,已经成功应用到烧结烟气净化系统中,同时也推广到焦化、电力等多行业中,具备非常好的多污染物去除效果,在当前环保形势极其严峻的条件下,具有很大的推广空间。
活性炭烟气净化工艺包括吸附塔、再生塔、输送机三大主题设备,吸附塔塔体有效高度在30m左右,活性炭作为吸附剂与催化剂在吸附塔内完成对污染物的高效吸附,吸附了污染物的活性炭从上往下移动,通过输送系统送往再生塔进行加热再生,活性炭在移动的过程中由于自摩擦、解析磨损的作用,不可避免的产生损坏,由初始的具有完整形态的柱状活性炭变为不同粒径大小的较细活性炭混合物,这些活性炭在解析塔内经过加热再生后经过振动筛筛分去除粒径较小的部分,但不可避免的仍有较细粒径活性炭会进入吸附系统,同时,由于静电效应,大颗粒活性炭表面会覆盖超细炭粉,也会进入吸附系统。
现有技术中,对活性炭内普通粉粒体的分级通常是采用筛分法,然而目前最细的筛网孔径也只有20μm左右(即600目左右),而对于直径1μm以上的粒子可通过直接拦截效果进行捕捉。而不到1μm的粒子要通过惯性撞击以及扩散拦截效果进行捕捉。
根据上述活性炭的工艺原理,从吸附塔出来的活性炭吸附后,通过直接拦截,惯性撞击以及扩散拦截等过程,活性炭表面及孔隙中夹杂大量粉尘等细微颗粒。进入解析塔后经过高温解析的作用还会产生大量的活性炭超细颗粒,例如不到1μm的粒子。解析之后经过筛分去除了一部分细微颗粒(筛网的孔隙1.2mm),但是附着在活性炭表面及孔隙中的超细颗粒在活性炭的吸附作用下很难去除,导致活性炭烟气净化的粉尘排放浓度较高。
这些超细炭粉在吸附塔内会影响系统安全、增加运行成本,同时可能提高出口粉尘含量,因此控制进入吸附塔内的炭粉含量成为活性炭法烟气净化系统运行稳定及高效实现粉尘超低排放的关键。
因此,如何降低活性炭烟气净化的粉尘排放浓度,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粉尘去除功能的间歇式活性炭粉尘净化系统及其净化方法。本发明利用活性炭颗粒流化,采用多个活性炭净化罐,通过多个间歇式净化罐组合来实现活性炭中超细粉尘的连续净化,保证活性炭的粉尘净化效果。
根据本发明的第一种实施方案,提供一种间歇式活性炭粉尘净化系统。
一种间歇式活性炭粉尘净化系统,该系统包括多个并联设置的净化罐。净化罐内的上部设有风洗室,下部设有风腔室。风洗室与风腔室之间设有多孔分布板。净化罐的底部中心位置设有中心布风器。风洗室的侧壁上部设有活性炭进料口,风洗室的侧壁下部设有活性炭排料口。净化罐的顶部设有排烟通道。
在本发明中,各个净化罐的活性炭进料口分别与活性炭输送管道连接。
优选的是,活性炭输送管道上设有温度检测装置。作为优选,所述净化罐包括并联设置的普通净化罐和高温净化罐。
优选的是,在各个净化罐顶部排烟通道的烟气出口位置,还设有粉尘浓度检测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未经中冶长天国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9311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串联式活性炭粉尘净化系统及其净化方法
- 下一篇:无接触式影像控制按钮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