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92895.5 | 申请日: | 2020-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073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4 |
发明(设计)人: | 曹银花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中泰来混凝土管桩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8B21/14 | 分类号: | B28B21/14;B28B21/56;E02D5/58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奇智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40 | 代理人: | 张玉花 |
地址: | 330508 江西省***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预应力 高强 混凝土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制作方法,由钢筋笼、支撑装置和切割装置配合完成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制作;本发明可以解决钢筋笼在编结的过程中主要存在的钢筋笼的两端长度不均匀,需要人工采用钳子将其剪断保持平齐,但是人工剪断效率低下,且人工裁剪的过程中容易造成钢筋笼发生整体形变影响钢筋孔的结构;以及人工裁剪难以保持钢筋笼两端齐整,且采用钳子在裁剪钢筋笼伸出的部分时容易与钢筋笼内部发生磕碰造成钳子刀口破损,影响裁剪等难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建筑混凝土管桩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可分为后张法预应力管桩和先张法预应力管桩。 先张法预应力管桩是采用先张法预应力工艺和离心成型法制成的一种空心筒体细长混凝土预制构件,主要由圆筒形桩身、端头板和钢套箍等组成。
钢筋笼在编结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钢筋笼的两端长度不均匀,需要人工采用钳子将其剪断保持平齐,但是人工剪断效率低下,且人工裁剪的过程中容易造成钢筋笼发生整体形变影响钢筋孔的结构;以及人工裁剪难以保持钢筋笼两端齐整,且采用钳子在裁剪钢筋笼伸出的部分时容易与钢筋笼内部发生磕碰造成钳子刀口破损,影响裁剪。
为了充分保证钢筋笼编结后两端的齐整性;保证钢筋笼的整体结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制作方法。
发明内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制作方法,具体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制作步骤如下:
S1、钢筋笼编结:人工将钢筋柱通过固定螺栓均匀设置在钢圈的内壁进行固定;
S2、钢筋笼修整:将编结完成的钢筋笼放置在支撑装置上,随后通过切割装置对钢筋笼两端伸出的钢筋柱进行切割,进一步的保持两端的钢筋柱平齐;
S3、钢筋笼灌浆:通过对修整完成的钢筋笼进行灌入搅拌完成的砂浆,同时采用振动棒对钢筋笼内部的砂浆进行振实处理;
S4、砂浆凝固成型:将注入砂浆的钢筋笼静置一段时间,待钢筋笼内部的砂浆凝固成型;
上述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制作S1-S4步骤中的预应力高强混凝土管桩的制作需要由钢筋笼、支撑装置和切割装置配合完成;其中:
所述的支撑装置上搭接有钢筋笼,位于支撑装置的上端通过滑动配合方式设置有切割装置,且所述的切割装置与钢筋笼相互配合。
所述的钢筋笼包括钢筋柱、钢圈和固定螺栓;所述的钢筋柱通过固定螺栓均匀设置在钢圈的内壁。
所述的切割装置包括辅助单元、电动绕转滑块、执行架、限位杆、弧形板、推进气缸、限位刀板和切割单元;所述的辅助单元上通过滑动配合方式安装有电动绕转滑块;电动绕转滑块的上端安装有执行架,所述的执行架上对称设置安装孔,且执行架的中部设置有矩形切割槽,执行架的下端安装孔内对称设置有限位杆,所述的弧形板通过滑动配合方式设置在限位杆上,所述的推进气缸安装在执行架的下端安装孔底端内壁,推进气缸的顶端连接在弧形板的下端外壁上;所述的限位刀板设置在执行架的左端外壁上,所述的切割单元设置在执行架上端的安装孔内;通过辅助单元对钢筋笼的两端进行辅助限位,防止钢筋笼在切割的过程中钢筋笼结构发生变形。
所述的支撑装置包括底板架、螺纹杆、弧形搭架、驱动电机、驱动带轮、从动带轮和传动带;底板架的内部通过轴承对称设置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右端轴头位于底板架的外部;螺纹杆的右端轴头通过法兰安装有从动带轮;所述的驱动电机通过电机座安装在底板架的右端外壁,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法兰安装有驱动带轮;所述的驱动带轮和从动带轮之间通过传动带相连接;所述的弧形搭架通过螺纹连接方式安装在螺纹杆上,且弧形搭架通过滑动方式与底板架的侧壁相互配合;通过驱动电机工作调整相邻弧形搭架的位置,便于钢筋笼在上端放置;且设置的支撑装置便于上端的钢筋笼进行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中泰来混凝土管桩有限公司,未经江西中泰来混凝土管桩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928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