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疲劳驾驶识别的智能悬浮提醒方法及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91946.2 | 申请日: | 2020-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239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4 |
发明(设计)人: | 郁中天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维斯勒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50/14 | 分类号: | B60W50/14;B60W60/00;B64C39/02;B64D1/1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疲劳 驾驶 识别 智能 悬浮 提醒 方法 及其 系统 | ||
一种基于疲劳驾驶识别的智能悬浮提醒方法及其系统,包括:实时接收车速信息并分析机动车是否有处于行驶状态,若有则控制监控无人机启动并控制无人机摄像头实时摄取无人机影像,实时分析驾驶位的人体信息并实时分析驾驶位的人体是否有处于疲劳驾驶状态,若有则控制自动驾驶单元接管机动车的驾驶权限并将机动车自动驾驶停放至最近的安全路段,控制蓝光发射设备进入蓝光波发射状态并控制监控无人机飞行至驾驶位上方位置,控制蓝光发射设备通过角度调整机构面向驾驶位的人体的眼部区域并控制监控无人机悬停预设时间,控制扬声器播放药水滴入提示并控制监控无人机将药水滴入装置与驾驶位的人体眼部对应,且控制药水滴入装置滴入预设滴数的眼药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疲劳驾驶防护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基于疲劳驾驶识别的智能悬浮提醒方法及其系统。
背景技术
近些年由于人们的生活节凑快,工作压力大,因疲劳问题而引起的事故时有发生,而因疲劳驾驶酿成的惨剧更是使我们警钟长鸣。
所谓疲劳驾驶是指驾驶员由于睡眠不足或长时间持续驾驶造成的反应能力下降,这种下降表现在驾驶员困倦、打瞌睡、驾驶操作失误或完全丧失驾驶力,驾驶疲劳反映在生理与心理两个方面,生理反应包括神经系统的功能、血液和眼睛的变化;心理反映包括反应时延长、注意力分散、动作不协调等。当人疲劳时,面部的疲劳特征十分明显,例如,驾驶员精力充沛时,眼睛睁开;进入轻度疲劳时,眼睛睁开变小,特别疲劳以至于睡眠时,眼睛经常会出现完全合上的状况,再如,驾驶员频繁地处于打哈欠状态时,很可能处于疲劳驾驶状态。
短波蓝光是波长处于400nm-480nm之间具有相对较高能量的光线。该波长内的蓝光会使眼睛内的黄斑区毒素量增高,严重威胁我们的眼底健康。而480到500纳米之间的蓝光有一种调整生物节律的作用,睡眠、情绪、记忆力等都与之相关,对人体反而是有益的;蓝光通过视网膜光敏细胞,抑制褪黑素的分泌,能够使人保持高度兴奋状态。
因此,如何将疲劳驾驶与自动驾驶、无人机以及蓝光相结合,使得在检测到驾驶员处于疲劳驾驶状态后,接管机动车的操作权限并自动驾驶机动车前往安全路段停靠,同时控制无人机飞出开启蓝光波发射器并将蓝光波发射器与人体眼部对应进行设定时间的蓝光波发射状态,从而为疲劳驾驶人员抑制褪黑素的分泌,使其保持高度兴奋状态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的缺点,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疲劳驾驶识别的智能悬浮提醒方法及其系统,能够有效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涉及的问题。
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疲劳驾驶识别的智能悬浮提醒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实时接收保持长连接关系的设置于机动车内部位置的车速传感器反馈的车速信息并根据所述车速信息分析所述机动车是否有处于行驶状态;
S2、若有则控制所述机动车副驾驶遮光板下表面位置的监控无人机启动并控制设置于所述监控无人机外部位置的无人机摄像头启动实时摄取无人机影像;
S3、根据所述无人机影像实时分析驾驶位的人体操作及身体信息并根据所述人体操作及身体信息实时分析所述驾驶位的人体是否有处于疲劳驾驶状态;
S4、若有则控制设置于所述机动车位置的自动驾驶单元启动接管所述机动车的驾驶权限并通过自动驾驶技术控制所述自动驾驶单元将所述机动车自动驾驶停放至最近的安全路段进入警示停放状态;
S5、在机动车处于自动驾驶时,控制设置于所述监控无人机下方位置的蓝光发射设备启动进入蓝光波发射状态并根据所述无人机影像控制所述监控无人机飞行至所述驾驶位上方位置;
S6、根据无人机影像控制所述蓝光发射设备通过角度调整机构面向驾驶位的人体的眼部区域并控制所述监控无人机悬停预设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维斯勒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维斯勒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9194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