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能源汽车电机机壳车削工序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91501.4 | 申请日: | 2020-07-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3006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02 |
发明(设计)人: | 朱宏建;李金友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临海浙富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5/00 | 分类号: | B23B5/00;B23B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刘元慧 |
地址: | 317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能源 汽车电机 机壳 车削 工序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机壳车削工序,包括以下工序:1)卡爪内撑固定,电机机壳A端找正,粗车电机机壳A端各部分,然后精车加工A端各部分尺寸;2)车模以A端外径及大平面定位,压紧板压紧电机机壳外壁上的凸台,粗车B端各部分尺寸及缺口部分尺寸,留内孔余量;3)半精车缺口所在位置的内孔,留精车余量;4)精车B端各部分尺寸及缺口部分尺寸,使其达到图样要求尺寸。本发明通过在传统车削工艺上增加半精加工,降低应力值,使变形得以释放,精车修正值,减少变形量,同时减少装夹次数,保证加工精度、同轴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机机壳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能源汽车电机机壳车削工序。
背景技术
目前,加工18KW电机机壳常规加工工艺是卡抓夹A端找正,粗车B端端面,内孔Ф125MM深124MM,内孔Ф35MM深15MM,内孔Ф30MM深8MM,内孔Ф20MM深8MM,掉头卡爪内撑Ф125MM,粗车A面各部尺寸。卡爪夹A端找正,精车B端端面及各部尺寸。车模以Ф125内孔定位精加工B面各部尺寸。该种频繁调头车工艺,从粗车到精车结束共需四步完成,加工过程需要四次装夹,粗车两次,精车两次,在频繁装夹加工后,容易造成产品在热内应力的作用下发生变形,另外,在调头车削时很难保证内孔和两端面止口车削在同一基准面上进行,容易出现两端止口与中心线存在不同轴的现象,影响后续装配质量,且该种加工方法效率低,Ф125MM圆柱度要求0.008MM控制困难。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设计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装夹次数,降低圆度变形量的新能源汽车电机机壳车削工序。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加以实现:
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机机壳车削工序,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工序:
1)卡爪内撑固定,电机机壳A端找正,粗车电机机壳A端各部分,然后精车加工A端各部分尺寸;
2)车模以A端外径及大平面定位,压紧板压紧电机机壳外壁上的凸台,粗车B端各部分尺寸及缺口部分尺寸,留内孔余量;
3)半精车缺口所在位置的内孔,留精车余量;
4)精车B端各部分尺寸及缺口部分尺寸,使其达到图样要求尺寸。
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机机壳车削工序,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内孔余量为1mm。
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机机壳车削工序,其特征在于步骤3)中半精车余量为0.2mm,半精车去缺口处0.8mm,深度25.5mm。
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机机壳车削工序,其特征在于步骤4)精车后的电机机壳内孔直径为125mm。
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机机壳车削工序,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的压紧板包括一方形板体,所述方形板体的一端一体式延伸压紧块,所述方形板体上一体式设置有螺钉安装孔,所述螺钉安装孔内通过螺钉与定位板连接,所述定位板的中心用于电机机壳的放置,所述压紧块压紧在电机机壳外壁上的凸台上。
所述的新能源汽车电机机壳车削工序,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紧板式设置有三个,沿电机机壳外壁均布设置。
本发明通过在传统车削工艺上增加半精加工,降低应力值,使变形得以释放,精车修正值,减少变形量,同时减少装夹次数,保证加工精度、同轴度、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电机机壳A端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电机机壳B端结构图;
图3为车削过程图;
图中,1-A端,2-凸台,3-B端,4-缺口,5-内孔余量,6-精车余量。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临海浙富电机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临海浙富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9150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