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信设备的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687041.8 | 申请日: | 2020-07-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02240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2-08 |
| 发明(设计)人: | 赵东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天津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T7/00 | 分类号: | G06T7/00;G06V10/764;G06V10/766;G06V10/774;G06V10/82;G06K9/6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国昊天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5 | 代理人: | 朱文杰 |
| 地址: | 300000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信 设备 检测 方法 装置 电子设备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的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包括:获取待检测通信设备的紧固件的图像信息;将紧固件的图像信息输入至预先构建的Faster‑RCNN网络中,然后,将经过Faster‑RCNN网络中的RPN网络处理后输出的候选区域,输入至与RPN网络级联的二分类网络中,并通过二分类网络对接收到的候选区域进行分类处理,确定紧固件图像中的前景图像,然后,将前景图像输入至Faster‑RCNN网络中的最终识别层,以使最终识别层对前景图像进行分类处理,输出前景图像所对应的紧固件状态信息,其中,预先构建的Faster‑RCNN网络是通过在预先构建的Faster‑RCNN的RPN网络层级联二分类网络后生成的,二分类网络为支持向量机网络。通过本发明实施例,提高了Faster‑RCNN网络对通信设备的检测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计算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信设备的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在对通信设备上的紧固件所处状态进行检测的过程,是通过构建Faster-RCNN网络,然后,将获取到的待检测通信设备上紧固件的图像信息输入至上述构建的Faster-RCNN网络,然后通过上述Faster-RCNN网络对上述紧固件的图像信息进行处理,从而得到紧固件所处状态信息。
然而,现有的Faster-RCNN网络在改善区域预测效果的时候,常采用在Faster-RCNN网络中的区域预测网络(Region Proposal Network,RPN)后引入softmax函数来改善区域预测效果,然而,softmax函数在对RPN网络输出的候选区域进行前景区域和背景区域分离的过程中,可能会将大量背景区域划分为前景区域,进而降低了Faster-RCNN网络对待检测通信设备中的紧固件进行检测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通信设备的检测方法、装置及电子设备,以解决现有的Faster-RCNN网络在对通信设备检测过程中存在的检测效率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的检测方法,包括:
获取待检测通信设备的紧固件的图像信息;
将所述紧固件的图像信息输入至预先构建的Faster-RCNN网络中;
将经过所述Faster-RCNN网络中的RPN网络处理后输出的候选区域,输入至与所述RPN网络级联的二分类网络中;
通过所述二分类网络对接收到的所述候选区域进行分类处理,确定所述紧固件的图像信息中的前景图像;
将所述前景图像输入至所述Faster-RCNN网络中的最终识别层,以使所述最终识别层对所述前景图像进行分类处理,输出所述前景图像所对应的紧固件状态信息,所述紧固件状态信息包括:正常状态、松动状态、脱落状态;其中,所述预先构建的Faster-RCNN网络是通过在所述预先构建的Faster-RCNN的RPN网络层级联二分类网络后生成的,所述二分类网络为支持向量机网络。
可选地,所述二分类网络为带RBF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网络。
可选地,所述带RBF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网络为经过优化后的带RBF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网络;所述方法还包括:
基于引力搜索算法以及正态变异猫群算法得到引力-正态变异算法,通过所述引力-正态变异算法对所述带RBF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网络中的惩罚参数进行调优,得到目标惩罚参数;
将所述目标惩罚参数输入至待进行分类处理的带RBF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网络中,得到优化后的带RBF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网络。
可选地,所述通过所述引力-正态变异算法对所述带RBF核函数的支持向量机网络中的惩罚参数进行调优,得到目标惩罚参数,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天津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天津有限公司;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870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装夹机构、激光破皮机及破皮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生物安全实验室的控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