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动车辆的内饰构件和制造内饰构件的设备与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80681.6 | 申请日: | 2020-07-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25372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P·皮尼亚尔 | 申请(专利权)人: | 玛泽森创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R13/02 | 分类号: | B60R13/02;D04H1/4382;D04H1/46;D04H1/435;D06C7/02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俄旨淳 |
地址: | 英国***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动车辆 构件 制造 设备 方法 | ||
1.用于机动车辆的具有三维形状的内饰构件(12),其中,所述内饰构件(12)
-由单一的无纺材料(31)制成并且包括:
-第一表面(16)和第二表面(18),
-至少一个第一部段(20)和至少一个第二部段(22),所述第一部段和第二部段分别构成第二表面(18)的一部分,第一部段(20)具有第一部段硬度(H1),而第二部段(22)具有第二部段硬度(H2),并且
-第一部段硬度(H1)和第二部段硬度(H2)是不同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饰构件(12),其特征在于,
-所述内饰构件(12)具有至少一个构成所述第一表面(16)的区域(26),
-所述第一部段硬度(H1)大于所述第二部段硬度(H2),并且
-所述区域(26)具有区域硬度(HB),所述区域硬度等于第一部段硬度(H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内饰构件(12),其特征在于,所述内饰构件(12)在第一部段(20)中具有第一密度(ρ1)并且在第二部段(22)中具有第二密度(ρ2),所述第一密度(ρ1)在0.6g/cm3至1g/cm3之间,而所述第二密度(ρ2)在0.1g/cm3至0.6g/cm3之间。
4.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内饰构件(12),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部段(20)具有第一表面粗糙度(μ1),而所述第二部段(22)具有第二表面粗糙度(μ2),并且
-所述第一表面粗糙度(μ1)和第二表面粗糙度(μ2)是不同的。
5.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内饰构件(12),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材料(31)是针刺处理的无纺材料(3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内饰构件(12),其特征在于,所述针刺处理的无纺材料(31)包括具有不同熔点的热塑性纤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内饰构件(12),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纤维包括聚酯,特别是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或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8.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内饰构件(12),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纺材料(31)包括双组分纤维。
9.根据权利要求7和8或根据权利要求6和8所述的内饰构件(12),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塑性纤维与双组分纤维重量上的比例在70:30至30:70之间。
10.用于制造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内饰构件(12)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
-定型模具(34),所述定型模具用于对坯件(30)进行定型和预成形,使得经定型和预成形的坯件(30)具有三维的形状,以及
-压制模具(58),所述压制模具用于由经定型和预成形的坯件(30)成形根据上述权利要求之一所述的内饰构件(12)。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定型模具(34)包括上模具(36)和下模具(40),所述上模具具有上模具表面(38),所述下模具具有下模具表面(42),所述上模具和下模具能相对于彼此移动,所述上模具(36)和/或下模具(40)具有至少两个温度区(52),所述温度区能以不同的温度工作。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各所述温度区(52)通过绝缘层(54)相互分开。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层(54)构成上模具表面(38)的一部分和/或下模具表面(42)的一部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玛泽森创新有限公司,未经玛泽森创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8068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