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变速箱液压控制装置的测试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677966.4 | 申请日: | 2020-07-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950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27 | 
| 发明(设计)人: | 张标;张晶;郑海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5B19/00 | 分类号: | F15B19/00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世纪恒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87 | 代理人: | 薛福玲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变速箱 液压 控制 装置 测试 系统 | ||
1.一种变速箱液压控制装置的测试系统,所述变速箱液压控制装置包括第一控制模块、第二控制模块以及油泵单体,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具有第一进油接口和第一回油接口,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具有第二进油接口,所述油泵单体具有第三进油接口和第三回油接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液压控制装置的测试系统包括:
第一油箱;
第一压力测试油路,所述第一压力测试油路的进油口与所述第一油箱管路连通,所述第一压力测试油路的出油口与所述第一进油接口或所述第二进油接口或所述第三进油接口管路连通,所述第一压力测试油路上设置有第一检测模块,所述第一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压力、油温以及流量中的至少一种;
第一回油主路,所述第一回油接口与所述第一回油主路的进油口管路连通,所述第一回油主路的出油口与所述第一油箱管路连通,所述第一回油主路设置有第二检测模块,所述第二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压力、油温以及流量中的至少一种;
第二回油主路,所述第三回油接口与所述第二回油主路的进油口管路连通,所述第二回油主路的出油口与第一油箱管路连通,所述第二回油主路设置有第三检测模块,所述第三检测模块用于检测压力和流量中的至少一种;
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具有第一压力采集接口,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具有第二压力采集接口,所述变速箱液压控制装置的测试系统还包括:
第二油箱;
负载离合器,设置于所述第二油箱内;
第二压力测试油路,所述第二压力测试油路的进油口与所述第一压力采集接口或所述第二压力采集接口管路连通,所述第二压力测试油路的出油口与所述负载离合器的进油口管路连通,所述第二压力测试油路设置有控制球阀和压力传感器。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液压控制装置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压力测试油路包括:
取油管路,所述取油管路的进油口与所述第一油箱连通,所述取油管路的出油口设置有第一电磁换向阀;
第一压力测试支路,所述第一压力测试支路的进油口与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管路连通,所述第一压力测试支路的出油口与所述第一进油接口管路连通,所述第一压力测试支路设置有所述第一检测模块;
第二压力测试支路,所述第二压力测试支路的进油口与所述第一电磁换向阀管路连通,所述第二压力测试支路的出油口设置有第二电磁换向阀,所述第二压力测试支路设置有所述第一检测模块,所述第二进油接口和所述第三进油接口均与所述第二电磁换向阀管路连通。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液压控制装置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压力测试油路包括:
供油管路,所述供油管路的出油口与所述负载离合器的进油口管路连通,所述供油管路的进油口设置有第三电磁换向阀;
第三压力测试支路,所述第三压力测试支路的进油口与所述第一压力采集接口管路连通,所述第三压力测试支路的出油口与所述第三电磁换向阀管路连通;
第四压力测试支路,所述第四压力测试支路的进油口与所述第二压力采集接口管路连通,所述第四压力测试支路的出油口与所述第三电磁换向阀管路连通,所述第三压力测试支路和所述第四压力测试支路均设置有所述压力传感器和所述控制球阀。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液压控制装置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变速箱液压控制装置的测试系统还包括:
回油管路,所述回油管路的进油口与所述第二油箱连通,所述回油管路的出油口与所述第一油箱连通,所述回油管路设置有回油油泵以及用于驱动所述回油油泵泵油的第一驱动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箱液压控制装置的测试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模块具有第一流量采集接口和第二流量采集接口,所述第二控制模块具有第四流量采集接口和第五流量采集接口,所述变速箱液压控制装置的测试系统还包括:
第一冷却测试油路,所述第一冷却测试油路的进油口和出油口之间依次设置有第四电磁换向阀、第五电磁换向阀、第一节流阀以及第四检测模块,所述第四检测模块能检测压力和流量;
所述第一流量采集接口和所述第四流量采集接口均与所述第四电磁换向阀管路连通,所述第二流量采集接口和所述第五流量采集接口均所述第五电磁换向阀管路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7796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室内空气净化装置
- 下一篇:安全保障智能穿戴设备及其工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