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处理有机废气的循环流化床催化燃烧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676955.4 | 申请日: | 2020-07-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53834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 发明(设计)人: | 李爱军;柯希玮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南方涂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3G7/07 | 分类号: | F23G7/07;F23G5/30;F23G5/46;F23G5/02;F23G5/10;F23G5/44;F23G5/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李德溅 |
| 地址: | 214242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处理 有机 废气 循环 流化床 催化 燃烧 方法 | ||
1.一种处理有机废气的循环流化床催化燃烧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步骤如下:
A、将循环流化床催化燃烧炉中的提升管(8)的温度控制在设定催化燃烧温度范围内;
B、待处理有机废气自提升管进气母管(1)送入流化风室(2)后经布风板(3)进入到提升管(8)内,使提升管(8)内的催化剂颗粒快速流态化且同时催化待处理有机废气中的VOCs组分氧化分解,从而得到净化;
C、氧化分解后的气流夹带着部分催化剂颗粒向提升管(8)的上部运动并进入分离器(10),催化剂颗粒被分离下来经料腿(11)返回提升管(8)内,净化后热的尾气则离开分离器(10);
D、从分离器(10)离开的净化后热的尾气进入换热器(18)换热以利用尾气热量,换热后尾气汇入尾气烟道(19),最终引入厂区排气母管或排到大气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有机废气的循环流化床催化燃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D中的换热器(18)的热气体进口(181)通过管道与分离器(10)的顶部出气口相连、热气体出口(182)连接尾气烟道(19)、冷气体进口(184)连通有机废气母管(14)、冷气体出口(183)连通提升管进气母管(1);使得从分离器(10)离开的净化后热的尾气进入换热器(18)与冷的待处理有机废气换热以回收尾气热量、预热待处理有机废气,经预热的待处理有机废气送入循环流化床催化燃烧炉的流化风室(2)中,经布风板(3)进入到提升管(8)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处理有机废气的循环流化床催化燃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A中的提升管(8)采用布置在提升管(8)四周的电加热部件(9)加热,使得提升管(8)的温度控制在设定催化燃烧温度范围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处理有机废气的循环流化床催化燃烧方法,其特征在于:在循环流化床催化燃烧炉开始运行时,打开电加热部件(9)以将提升管(8)的温度加热至设定催化燃烧温度范围内;运行过程中,当进入循环流化床催化燃烧炉的有机废气浓度高,换热热量加上氧化反应热能够维持提升管(8)内的温度在设定催化燃烧温度范围时,关闭电加热部件(9);反之,若进入循环流化床催化燃烧炉的有机废气浓度低,换热热量加上氧化反应热不足以使提升管(8)内的温度达到设定催化燃烧温度范围下限时,开启电加热部件(9)以控制提升管内温度维持在设定催化燃烧温度范围内。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有机废气的循环流化床催化燃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B中的布风板(3)为微孔板式或风帽式。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有机废气的循环流化床催化燃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C中的料腿(11)下端设有返料阀(12),返料阀(12)的一个进口与料腿(11)下端连接、另一个进口通过带有返料风增压风机(13)的进气支管与提升管进气母管(1)连接、一个出口通过提升管返料管(802)与提升管(8)的返料口相连接;从料腿(11)流出的催化剂颗粒落入返料阀(12),从提升管进气母管(1)分出的一路气经返料风增压风机(13)增压后进入返料阀(12),以输送返料阀(12)中的催化剂颗粒经提升管返料管(802)返回到提升管(8)内,通过调节增压风机(13)的出口返料风量大小,可调节循环流化床催化燃烧炉内的催化剂颗粒的循环流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有机废气的循环流化床催化燃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提升管(8)中的催化剂颗粒由料仓(6)通过高压螺旋给料机(7)自提升管(8)的前墙给料口(801)送入;在运行过程中,通过上压力测点(502)、下压力测点(501)获得提升管(8)内的床压降,当床压降在设定范围内时,提升管(8)内的催化剂颗粒存量正常,不需开启高压螺旋给料机(7);当床压降小于设定范围下限时,提升管(8)内的催化剂颗粒存量不足,需开启高压螺旋给料机(7)送入催化剂,使得提升管(8)内的床压降恢复到设定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南方涂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未经江苏南方涂装环保股份有限公司;清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76955.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