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经鼻体内腔道置入式睡眠呼吸监测及阻塞定位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672649.3 | 申请日: | 2020-07-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57952B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09 |
| 发明(设计)人: | 张绍兴;李儒雅;刘俊秀;王雅馨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B5/08 | 分类号: | A61B5/08;A61B5/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张可 |
| 地址: | 100191 北京市海***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内 腔道 置入 睡眠 呼吸 监测 阻塞 定位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经鼻体内腔道置入式睡眠呼吸监测及阻塞定位系统,包括传感模块、采集模块、处理模块,其中传感模块包括集成有压力传感器阵列的载体导管,可以监测呼吸道内接触压力信号,采集模块能够对所述压力信号进行采集、传输,处理模块能够对所述压力信号进行处理分析,从而获得呼吸道内压力变化情况,并对该信号进行储存及显示。该系统可以经鼻孔置入下咽部,具有良好的固定和人体耐受性,其柔性压力传感器可以监测呼吸道各个部位的接触压力,从而实时、准确的获得睡眠时上呼吸道不同生理状态,既可以直接反映睡眠呼吸道阻塞情况,也可以判断具体的阻塞平面,协助手术方案的制定、提高治疗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经鼻体内腔道置入式睡眠呼吸监测及阻塞定位系统。
背景技术
阻塞型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syndrome,OSAHS)的患者睡眠时会反复出现的上呼吸道部分或完全阻塞,从而引起的呼吸暂停或低通气,频发血氧饱和度下降和睡眠结构紊乱,进而导致血管、心脏、脑等多器官组织损伤,已经被明确为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疾病发生发展的常见危险因素,是一种对身体多器官多系统造成损害的全身性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
目前临床普遍采用的诊断OSAHS的“金标准”工具是多导睡眠监测仪(polysomnography,PSG),近年便携式睡眠监测仪也开始采用。上述系统可以对呼吸暂停、低通气及血氧饱和度下降进行总体的监测与诊断,也就是在宏观上对是否堵塞及阻塞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但有两个缺点:一个是评估的间接性。PSG通过获得的口鼻外侧气流胸廓运动间接反映呼吸通道的阻塞和低通气变化,不能直接反映该病发病过程中具体发病环节最重要的病理变化,即上呼吸道的具体塌陷堵塞改变。其二,PSG只能对上呼吸道进行宏观上定性与定量,不能确定具体阻塞平面,即不能对具体的阻塞部位及每个阻塞部位的堵塞程度进行准确分析、监测与诊断。
通过外科手术去除解剖部位的阻塞是治疗OSAHS的重要方式之一,术前准确获得堵塞部位的信息、对阻塞区域进行精准手术是提高疗效的关键,所以针对OSAHS患者进行阻塞定位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存在的睡眠呼吸暂停阻塞定位系统有apneagraph及flextube。apneagraph的原理是通过气压传感器采集呼吸通道不同位置的气压并计算其差异进行阻塞定位;flextube略复杂一些,不同压力下声音传导导管对声音的传播会造成影响,通过间接测量这种声音传播变化获得导管周围的压力变化对呼吸阻塞进行定位。然而,现有的阻塞定位系统仍然存在结构复杂、人体耐受性差、无法直接定位且定位不够准确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经鼻体内腔道置入式睡眠呼吸监测及阻塞定位系统,该系统可以经鼻孔置入下咽部,并有良好的固定和人体耐受性,其柔性压力传感器可以监测物体接触传感器时产生的接触压力,从而实时、准确的获得OSAHS患者睡眠时上呼吸道不同生理状态,例如通畅、堵塞、开放伴打鼾时的压力水平及压力变化模式,既可以直接反映睡眠呼吸道阻塞情况,也可以判断具体的阻塞平面,协助手术方案的制定、提高治疗效果。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经鼻体内腔道置入式睡眠呼吸监测及阻塞定位系统,包括传感模块、采集模块、处理模块;
所述传感模块包括集成有压力传感器阵列的载体导管,被配置为监测呼吸道内接触压力信号;
所述采集模块包括采集电路,被配置为对所述压力信号进行采集、传输;
所述处理模块包括数据储存分析单元和用户界面,被配置为对所述压力信号进行处理分析,从而获得睡眠呼吸监测及阻塞定位信息,并对该信息进行储存及用户交互,例如显示、打印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未经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大学第三临床医学院);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7264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湿法接触角测量装置及其测试方法
- 下一篇:一种助消化仿针灸康复按摩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