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阻燃、保暖且轻薄的起绒面料及其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665277.1 | 申请日: | 2020-07-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765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 发明(设计)人: | 赖俊杰;王怀峰;何国英;祝陈晨;夏磊;丁艳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嘉麟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D04B1/04 | 分类号: | D04B1/04;D04B1/14;D04B1/16;D06B3/20;D06C7/02;D06C1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01500 上海市金***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阻燃 保暖 轻薄 面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本申请涉及功能面料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阻燃、保暖且轻薄的起绒面料,其是由21‑26%的毛圈纱和74‑79%的连接纱组成的双面绒结构,其中毛圈纱采用阻燃混纺纱,连接纱采用阻燃长丝;毛圈纱选自阻燃混纺纱1、阻燃混纺纱2和阻燃混纺纱3中的一种;阻燃长丝选自100D阻燃涤纶长丝纱线和100D阻燃尼龙长丝纱线中的一种;阻燃混纺纱1由以下原料组成:35%21S/1腈氯纶、20%阻燃维纶、30%羊毛、15%芳纶;阻燃混纺纱2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原料组成:35%21S/1腈氯纶、20%阻燃维纶、30%阻燃黏胶、15%芳纶;阻燃混纺纱3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原料组成:35%21S/1腈氯纶、20%阻燃维纶、30%阻燃天丝、15%芳纶。本申请制备的起绒面料具有永久阻燃性、保暖效果好、面料轻柔和穿着舒适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功能面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阻燃、保暖且轻薄的起绒面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纺织面料大多为易燃材料,发生火灾时,无处不在的纺织品成火灾现场的可燃物之一,造成极大的财产损失和生命安全损失。现有的阻燃面料大多通过涂层、复合等后整理手段得到。阻燃涂层耐水洗性差,在穿着和使用过程中易脱落,阻燃效果不持久。且复合阻燃面料通常比较厚重,存在面料手感和透气性差的问题。
使用阻燃纱线织造的面料具有永久阻燃效果,无须再进行阻燃整理,因此能保留面料的柔软手感和穿着舒适性。本质阻燃的纱线如芳纶、聚酰亚胺等成本较高,常用纱线品种如涤纶、尼龙等经阻燃改性后,其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都有一定程度的下降。且由于阻燃改性的客观难度,得到的阻燃纱线的实际阻燃效果并不十分理想。以多种中阻燃纤维为原料纺制的阻燃纱线可以有较好的阻燃效果,但后续织造加工过程中要考虑各组分纤维的特性,阻燃纱线的织造和染整加工存在一定的难度。
因此,需要提出一种新的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申请的目的一在于提供一种阻燃、保暖且轻薄的起绒面料,其具有永久阻燃性、保暖效果好、面料轻柔和穿着舒适的优点。
本申请的目的二在于提供一种阻燃、保暖且轻薄的起绒面料的制备方法,通过优化生产工艺,大大缩短了工艺流程,且稳定性好、适合大规模化生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本申请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阻燃、保暖且轻薄的起绒面料,其特征在于,按重量百分数计,所述起绒面料是由21-26%的毛圈纱和74-79%的连接纱组成的双面绒结构,其中毛圈纱采用阻燃混纺纱,连接纱采用阻燃长丝;
所述毛圈纱选自阻燃混纺纱1、阻燃混纺纱2和阻燃混纺纱3中的一种;
所述阻燃长丝选自100D阻燃涤纶长丝纱线和100D阻燃尼龙长丝纱线中的一种;
所述阻燃混纺纱1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原料组成:35%21S/1腈氯纶、20%阻燃维纶、30%羊毛、15%芳纶;
所述阻燃混纺纱2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原料组成:35%21S/1腈氯纶、20%阻燃维纶、30%阻燃黏胶、15%芳纶;
所述阻燃混纺纱3由以下重量百分数的原料组成:35%21S/1腈氯纶、20%阻燃维纶、30%阻燃天丝、15%芳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腈氯纶是一种改性腈纶纤维,是丙烯腈单体与含阻燃元素的乙烯基化合物共聚而成,具有类似羊毛般的手感和高阻燃性,燃烧无熔融,而且具有耐酸及耐化学药剂性。阻燃维纶是以聚乙烯醇为主要成分的阻燃纤维,极限氧指数在28以上,具有高阻燃性且燃烧无熔融。芳纶为耐高温难燃纤维,具有高阻燃性,阻燃天丝以天然植物纤维为原料,兼具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多种优良性能,以其制成的衣物不仅光泽自然、手感润滑、强度高,且染色印花方面,固色优良、不易掉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嘉麟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嘉麟杰纺织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6527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通道柔性压力传感器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自动耳标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