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城市轨道交通正线通过能力确定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65152.9 | 申请日: | 2020-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4045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8 |
发明(设计)人: | 宋名远;孙军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L27/40 | 分类号: | B61L27/40;G06F16/24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宇杨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台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城市 轨道交通 通过 能力 确定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城市轨道交通正线通过能力确定方法及装置。本发明方法实施例中,基于线路设计方案确定对应的设计特征数据,基于所述设计特征数据在预设的正线通过能力特征数据库中匹配查找匹配的车站特征数据,对匹配到的车站特征数据中的车站追踪间隔时间进行修正,并基于修正后的车站追踪间隔时间确定所述线路设计方案对应的正线通过能力。通过利用现有的移动闭塞制式线路的数据匹配得到设计方案对应的车站追踪间隔时间,实现了线路设计阶段的正线通过能力的计算,并且降低了计算难度和复杂度,同时,对于车站追踪间隔时间的修正,使得数据更加贴近设计阶段的方案,保证了计算结果的精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轨道交通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城市轨道交通正线通过能力确定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通过能力是决定列车运行系统以及线路闭塞方案是否合理的重要依据之一,对于新线路的规划设计、日常运输能力安排以及既有线路的改造都是关键所在。正线通过能力是线路通过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目前,正线通过能力的计算方式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作图解析法和仿真计算法。作图解析法主要存在如下缺点:手工计算工作量大,计算耗时;对于信号控制系统的控车以及各子系统的联动影响只能靠经验。仿真计算法虽然能克服作图解析法的缺点,但也暴露出了新的不足:需要对列车、信号系统中诸如车载设备、地面设备、轨旁设备等子系统以及各子系统间工作流程进行精确的建模,实现难度大,方法复杂,投入成本高,开发周期长;实现精确的建模,需要精确、完备的基础数据来支撑。
同时,上述两种计算方式,都必须依赖线路、信号、车辆等各方面的具体数据输入。因此,在线路建设完成或者投入运营以后,上述计算方式可以使用,但是对于线路设计阶段,建设方案还处于设计、选型、对比状态,不可能有相关明确数据的产出,因此上述两种计算方式并不适用于线路设计阶段。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城市轨道交通正线通过能力确定方法及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只有在线路建设完成或者投入运营以后才能确定线路正线通过能力的缺陷,实现线路设计阶段的正线通过能力确定。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城市轨道交通正线通过能力确定方法,包括:
基于线路设计方案的基本信息,确定对应的设计特征数据;
基于所述设计特征数据在预设的正线通过能力特征数据库中匹配查找匹配的车站特征数据;其中,所述正线通过能力特征数据库包括多个车站对应的移动闭塞制式线路特征数据,所述移动闭塞制式线路特征数据至少包括与所述设计特征数据对应的采集数据,以及车站追踪间隔时间;
对匹配到的车站特征数据中的车站追踪间隔时间进行修正,并基于修正后的车站追踪间隔时间确定所述线路设计方案对应的正线通过能力。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城市轨道交通正线通过能力确定方法,所述对匹配到的车站特征数据中的车站追踪间隔时间进行修正,具体包括:
基于设计特征数据与匹配到的车站特征数据中站台长度的差值计算进站时间修正量;
基于设计特征数据与匹配到的车站特征数据中停站时间的差值计算停站时间修正量;
基于设计特征数据与匹配车站特征数据中列车长度的差值计算出站时间修正量;
根据所述进站时间修正量、停站时间修正量和出站时间修正量对各匹配车站的追踪间隔时间进行修正;
其中,所述进站、停站和出站时间分别为从前一列车出清站台安全边界点开始,后一列车进站、停站和出站所用的时间。
可选地,根据本发明一个实施例的城市轨道交通正线通过能力确定方法,所述设计特征数据包括:站型数据、车辆数据和运营数据,所述站型数据包括车站道岔布置,所述车辆数据包括车辆类型,所述运营数据包括各站停站时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交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6515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园林绿化雨水收集利用系统
- 下一篇:一种应用于智能接触网工地的网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