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地下管状结构物径向振动在界面处能量损失的计算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661405.5 | 申请日: | 2020-07-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5964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10-13 |
| 发明(设计)人: | 包汉营;敖长江;郭志光;刘斌;高树青;蔡茂江;王经业;张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20 | 分类号: | G06F30/20;G06F111/10;G06F113/14;G06F119/14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王灵灵 |
| 地址: | 100070 北京市丰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地下 管状 结构 径向 振动 界面 能量 损失 计算方法 | ||
1.地下管状结构物径向振动在界面处能量损失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以平面内管状结构物的圆心为原点,轴向方向为纵轴,建立空间柱面坐标系;
S2、将地下管状结构物视为完全弹性体,周围介质视为黏弹性体,根据两种介质的本构方程和动力方程建立两种介质的径向振动方程,分别如公式(1)(2)所示;
其中:表示一阶偏导数,表示二阶偏导数,为黏弹性介质的径向位移,为地下管状结构物的径向位移,r为空间柱面坐标系中任意一点的径向坐标,t为空间柱面坐标系中任意一点处的径向位移中的时间变量,λs、μs为黏弹性介质的拉梅常数,ρs为黏弹性介质的密度,λL、μL为地下管状结构物的拉梅常数,ρL为地下管状结构物的密度;
S3、基于变量分离法的基本思想,并分别对地下管状结构物和周围黏弹性介质的径向振动方程(1)和(2)中的变量进行量纲归一化处理,结合第三类贝塞尔函数,得到地下管状结构物和周围黏弹性介质的基本解,如公式(3)所示;
其中:为黏弹性介质的径向位移,为地下管状结构物的径向位移,R0为地下管状结构物的外部直径,为黏弹性介质径向位移的振动参数,为地下管状结构物径向位移的振动参数,ω为空间柱面坐标系下任意一点处径向位移中的振动角频率,t为空间柱面坐标系下任意一点处的径向位移中的时间变量,e为自然指数;
S4、利用径向振动方程的基本解(3),及地下管状结构物与周围黏弹性介质的本构方程,结合牛顿第三定律,得到地下管状结构物与周围黏弹性介质的径向相互作用力,如公式(4)或(5)所示:
或
其中:
Sr0=2μs,S′r0=2μs/R0,μs为黏弹性介质的拉梅常数,R0为地下管状结构物的外部直径,kr为量纲归一化的弹簧元件的弹性系数,cr为量纲归一化的阻尼器的阻尼系数,ω1为地下管状结构物中任意一点处径向位移的量纲归一化角频率,
为黏弹性介质径向位移的振动参数,为黏弹性介质的径向位移;
S5、根据公式(4)、(5),得到界面模型中量纲归一化的弹簧元件的弹性系数kr和量纲归一化的阻尼器的阻尼系数cr如公式(6)和(7)所示,
其中:J0(*)为零阶第一类贝塞尔函数,J1(*)为一阶第一类贝塞尔函数;Y0(*)为零阶第二类贝塞尔函数,Y1(*)为一阶第二类贝塞尔函数,ρLs为量纲归一化后的密度,即管状结构物密度与黏弹性介质密度的比值,μLs为量纲归一化后的拉梅常数,即管状结构物拉梅常数与黏弹性介质拉梅常数的比值,νs为黏弹性介质的泊松比,νL为地下管状结构物的泊松比,ω1为地下管状结构物中任意一点处径向位移的量纲归一化角频率;
S6、根据实际介质的物理参数,可计算出实际工程中两种介质界面模型中的弹簧系数kr和阻尼器系数cr的具体数值,进而计算得到地下管状结构物径向振动在界面处能量损失。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地下管状结构物径向振动在界面处能量损失的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41、得到地下管状结构物和周围黏弹性介质的基本解:对公式(1)(2)(3)中的变量进行处理先得到如下公式(8),
得到:
其中:d表示一阶导数,d2表示二阶导数,r1为量纲归一化后的径向坐标,ρLs为量纲归一化后的密度,即管状结构物密度与黏弹性介质密度的比值,μLs为量纲归一化后的拉梅常数,即管状结构物拉梅常数与黏弹性介质拉梅常数的比值,ω1为地下管状结构物中任意一点处径向位移的量纲归一化角频率,ω2为黏弹性介质中任意一点处径向位移的量纲归一化角频率,νs为黏弹性介质的泊松比,νL为地下管状结构物的泊松比;
S42:得到式(9)和(10)的基本解,如式(11)和(12):
其中:为黏弹性介质径向位移的振动参数,为地下管状结构物径向位移的振动参数,a1、a2、b1、b2为常数,为一阶第一类汉克尔函数,为一阶第二类汉克尔函数;
S43:联立公式(8)(9)(10)(11)、(12)可得到地下管状结构物与周围黏弹性介质的相互作用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筑土木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6140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油性银浆钝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小车控制电路及小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