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林藏酒陈酿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59941.1 | 申请日: | 2020-07-10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4747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何梓铭;张晓铮;郝润哲;潘靓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市科茂利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2G3/021 | 分类号: | C12G3/021;C12H6/02;C12H1/2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2201 福建省泉***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林藏酒 陈酿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林藏酒陈酿法包括新酒制造和林藏酒酿造,所述新酒制造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选取原材料:选取优质高粱作为原材料,进行一次隔水上汽蒸煮、水中浸泡和二次隔水上汽蒸煮,完毕后将所得蒸高粱摊凉冷却,完毕后添加酵母小曲进行掺拌,得拌菌高粱,将所得拌菌高粱进行糖化,完毕后入池进行发酵,结束后得发酵高粱,步骤二:糠壳处理:将糠壳置于甑内,清蒸不少于40min,然后将清蒸后的糠壳均匀摊晾在清洁干净的地面上,使其水分、杂味排除以备用,本发明通过将蒸馏出的新酒采取森林中酿造的方式,充分利用了森林中独特的环境,森林中海拔较高,通过森林生态中独特的发酵环境,从而酿造出具有独特森林特色的陈酿白酒。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白酒酿造技术领域,具体领域为一种林藏酒陈酿法。
背景技术
中国的白酒行业作为一个传统重要行业,生产过程一直没有很大变化,清香型白酒一直采用地缸发酵,酱香型白酒采用石条窖或者砖窖发酵,占白酒比例最大的浓香型白酒依然采用传统的泥窖窖池发酵。
窖池泥中栖息着丰富的极其复杂的微生物群系,其中主要的有益功能菌有己酸菌、丁酸菌、甲烷菌、放线菌、硫酸盐还原菌、硝酸盐还原菌等。正是由于这些有益功能菌的大量生长、繁殖、代谢以及相互协调作用,才赋予了浓香型白酒的独特香型,造就了以己酸乙酯为主体香的浓香型白酒的典型风格。窖泥中的微生物存在着共生、互惠互利的关系,共同维系着窖泥的活性,很多菌的代谢产物成为另一些菌的代谢底物,不但为其他菌的生长提供物质基础,更解除了代谢产物对自身的抑制作用,通过互惠共生关系,维系着窖泥的生命生生不息。比如丁酸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氢,被甲烷菌及硝酸盐还原菌利用,解除其代谢产物的氢抑制现象。丁酸的累积又有利于己酸菌将丁酸转化为己酸;甲烷菌、硝酸盐还原菌与产酸、产氢菌相互耦联,实现“种间氢转移”关系,甲烷有刺激产酸的效应。黄水中含有大量的乳酸,被硫酸盐还原菌利用,消除了黄水中营养物的不平衡,甲烷菌和硝酸盐还原菌在窖泥中均具有解除产酸菌的氢抑制现象。硝酸盐还原菌,如脱硫弧菌能以硫酸盐作为最终电子受体而将硫酸盐还原为硫化氢。特别是硫酸盐还原菌以乳酸为生物氧化基质,乳酸被脱硫弧菌最后氧化为乙酸。硫酸盐还原菌在代谢过程中,只消耗乳酸,而窖泥在老化过程中出现白色晶体物质,经分析为乳酸亚铁及乳酸钙。硫酸盐还原菌能减少窖泥中微生物产生的乳酸以及营养物——黄浆水中的乳酸,防止窖泥中乳酸积累,减缓乳酸亚铁及乳酸钙的产生。因此在培养己酸菌液的时候,复配多种功能菌,使其形成一个微生态的结构而不是单一菌种,更能促进己酸菌的生长。
但现有技术中还没有利用森林生态微生物对白酒进行酿造的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林藏酒陈酿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林藏酒陈酿法,包括新酒制造和林藏酒酿造,所述新酒制造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选取原材料:选取优质高粱作为原材料,进行一次隔水上汽蒸煮、水中浸泡和二次隔水上汽蒸煮,完毕后将所得蒸高粱摊凉冷却,完毕后添加酵母小曲进行掺拌,得拌菌高粱,将所得拌菌高粱进行糖化,完毕后入池进行发酵,结束后得发酵高粱。
步骤二:糠壳处理:将糠壳置于甑内,清蒸不少于40min,然后将清蒸后的糠壳均匀摊晾在清洁干净的地面上,使其水分、杂味排除以备用;
步骤三:剥窖皮:将盖窖的塑料薄膜揭开,抖去灰渣叠放整齐,再用铲子将窖皮泥划成方块,用手剥开,将窖皮泥上附着的面糟刮净,窖皮泥堆放在踩泥池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市科茂利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市科茂利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599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蜂箱保温被
- 下一篇:地下水取样装置及其取样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