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紫外可见光吸收测试的薄层流动池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57306.X | 申请日: | 2020-07-09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479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姜海燕;刘伟庆;范瑜鑫;毛志敏;蔡宏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昌航空大学 |
主分类号: | C03C27/12 | 分类号: | C03C27/12;G01N21/03;G01N21/05 |
代理公司: | 南昌洪达专利事务所 36111 | 代理人: | 刘凌峰 |
地址: | 33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紫外 可见 光吸收 测试 薄层 流动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紫外可见光吸收测试的薄层流动池的制备方法,利用UV‑VIS可测量,可区分薄膜上多种分子吸附时,单种分子的实时动态吸附情况,且本发明采用石英玻璃和聚四氟乙烯薄片作为主要材料,成本低廉,制备简单,可重复使用,流动腔的顶部镂刻角度朝上的三角形尖槽,流动腔的底部镂刻角度朝下的三角形尖槽,实验过程中方便气泡排出,测试时受气泡影响小,控温腔与水浴连通,通过调节水浴的温度,可以实现对吸附环境温度的控制,达到恒温的实验条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紫外测试技术、石英微天平流动池测试技术和流动池控温技术交叉领域,具体为一种用于紫外可见光吸收测试的薄层流动池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在染料敏化太阳电池(DSC)光阳极的研究中,探索染料分子与共吸附剂分子在纳米薄膜上的吸附动力学对于研究与分析电池的性能至关重要。
传统的测试方法一种为紫外可见光光度计(UV-VIS)测量法,即将在静态下吸附饱和的敏化膜利用碱液进行脱附后,测量碱液中的染料含量,敏化膜需要浸泡8到12小时才能饱和,此时测得的吸附量是膜上经过长时间的反应得到的最终吸附量,无法探知薄膜上染料实时的吸附过程。
另一种测量方法是利用石英微天平(QCM)和流动池,实时监测薄膜上染料吸附量的动态变化,但是当膜上同时吸附染料和共吸附剂分子时,频率反应的是膜上两种分子量的和,无法区分单个的染料分子的吸附情况。
所以,本发明致力于发明一种可用于紫外测试的薄层流动池,实现在恒温条件下,当纳米薄膜上同时吸附两种及以上分子时,实时监测其中一种有色分子的动态吸附情况。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薄层流动池的制备方法,可用于紫外可见光测试,并且具有自体控温的功能,旨在得到一种在恒温下,可实时监测薄膜上同时吸附有多种分子时,其中一种有色分子在纳米薄膜上的吸附过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紫外可见光吸收测试的薄层流动池的制备方法,包括第一石英玻璃、第二石英玻璃、第三石英玻璃、第一聚四氟乙烯薄片和第二聚四氟乙烯薄片,
步骤1,所述的第一石英玻璃、第二石英玻璃和第三石英玻璃均超声清洗干净,所述的第三石英玻璃上刮涂一层纳米多孔TiO2薄膜后,与所述的第一石英玻璃、第二石英玻璃和第三石英玻璃均马弗炉480℃下烧结30min;
步骤2,所述的第一聚四氟乙烯薄片,在中间位置刻镂出可供步骤1中的纳米多孔TiO2薄膜透过的洞,作为以供溶液的流动腔,流动腔的顶部镂刻角度朝上的三角形尖槽,流动腔的底部镂刻角度朝下的三角形尖槽,以供实验过程中气泡的排出;
步骤3,所述的第二聚四氟乙烯薄片,在中间位置镂刻出一“回”字型槽,以作为水浴循环的控温腔;
步骤4,按第一石英玻璃、第二聚四氟乙烯薄片、第二石英玻璃、第一聚四氟乙烯薄片、第三石英玻璃的顺序组装,第一聚四氟乙烯薄片和第二聚四氟乙烯薄片均嵌入导液管;
步骤5,步骤4的组装物用防水、化学性能稳定、可塑性强、粘度高的胶水封装,并用架子固定。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可区分薄膜上多种分子吸附时,单种分子的实时动态吸附情况;
2、采用石英玻璃和聚四氟乙烯薄片作为主要材料,成本低廉,制备简单,且可重复使用;
3、流动腔的顶部镂刻角度朝上的三角形尖槽,流动腔的底部镂刻角度朝下的三角形尖槽,实验过程中方便气泡排出,测试时受气泡影响小;
4、控温腔与水浴连通,使得流动池本身可实现自体控温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昌航空大学,未经南昌航空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57306.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