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片体可收回的起网船及工作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655868.0 | 申请日: | 2020-07-0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7615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 发明(设计)人: | 刘和炜;王靖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发展中心 |
| 主分类号: | B63B35/14 | 分类号: | B63B35/14;B63B11/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伯瑞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7 | 代理人: | 王一琦 |
| 地址: | 200092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可收回 起网 工作 方法 | ||
1.一种片体可收回的起网船,其特征在于:
包括主船体(10)、连接桥(20)、可伸缩片体(30);
主船体(10)的两舷甲板上对称设置有4根轴(11),4座可伸缩连接桥(20)通过其上的第三套管(205)、滚动轴承(206)分别安装于每根轴(11)之上,每根轴(11)配一架电液推杆(12)和一根连杆(13),连杆(13)的一端同电液推杆(12)的伸缩杆前端铰接,连杆(13)的另一端同对应的可伸缩连接桥(20)之上的转动柄(207)相铰接,从而可将电液推杆(12)的伸缩杆的直线运动转为对应的可伸缩连接桥(20)绕对应轴(11)的转动;
所述连接桥包括双壳抗扭箱体(200)、单壳抗扭箱体(210)、伸缩单元、锁定单元;所述双壳抗扭箱体(200)的壳体外表面(201)与壳体内表面(202)的横截面为两个同心同形状图形,壳体外表面(201)和壳体内表面(202)通过结构件连接为一体;所述单壳抗扭箱体(210)的壳体表面(211)的横截面与双壳抗扭箱体(200)壳体内外表面的横截面同形,其内部也具有结构件;双壳抗扭箱体(200)、单壳抗扭箱体(210)各自具有斜根部与平直部;单壳抗扭箱体(210)斜根部的两侧各设一块挡板(214),挡板上安装第一电磁铁(215);单壳抗扭箱体(210)的内部设有多个第二电磁铁(217),每个第二电磁铁的正上方设第一套管(218),平直部的各内表面沿长度方向设置有滑轨(219),与双壳抗扭箱体(200)内的万向滚珠链(209)形成滚动副,单壳抗扭箱体的平直部处在双壳抗扭箱体的平直部中;所述双壳抗扭箱体(200)上设有第二套管(208);所述伸缩单元包括第一电液推杆(221),所述第一电液推杆(221)的端部设置有第三电磁铁(222),第三电磁铁(222)与第一电磁铁(215)对齐;所述伸缩单元用于带动所述单壳抗扭箱体(210)相对于双壳抗扭箱体(200)运动;当单壳抗扭箱体(210)的平直部完全插入双壳抗扭箱体(200)的平直部时,第一电磁铁(215)与伸缩单元上的第三电磁铁(222)保持设定的间距,位于最外侧的第一套管(218)与所述第二套管(208)对齐;所述锁定单元包括垂直于双壳抗扭箱体(200)外表面的与第二套管(208)位置对应的第二电液推杆(231)、位于第二电液推杆(231)的端部的第四电磁铁(232)、位于所述第一套管(218)内的插销(233);
所述可伸缩片体(30)包括箱体、支柱(305)、弹簧阵(308)、推杆;所述箱体内部具有一空腔(301),空腔具有一下开口,下开口一周布置若干万向滚珠(303);空腔(301)内底部一周布置若干空腔电磁铁(304);所述支柱(305)一周通过竖直的滑轨(306)与所述万向滚珠(303)形成竖直的滚动副,支柱(305)上端与弹簧阵(308)的底座(309)固定连接,支柱(305)下端与压载舱(307)连接;所述弹簧阵(308)下部与底座(309)连接,上部与空腔(301)上部内表面连接,弹簧阵(308)与底座(309)均置于空腔(301)内,并受到箱体的周向约束;所述弹簧阵(308)始终处于压缩状态;所述底座(309)为夹层结构,中间芯层为不可磁化材质,上层与下层采用可磁化材质;所述推杆固定设置于所述箱体上方,且自箱体上部的开口伸入箱体内,推杆下端设有推杆电磁铁(3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体可收回的起网船,其特征在于:每一个可伸缩片体(30)通过其上的片体套管(312)和滚动轴承(313)以及对应可伸缩连接桥(20)之上的连接轴(216),与该可伸缩连接桥(20)连接在一起,并可绕连接轴(216)转动。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片体可收回的起网船,其特征在于:每一个可伸缩片体(30)通过其上的一对片体套管(312)和滚动轴承(313)以及对应的、位于主船体(10)同一舷的相邻两座连接桥(20)之上的连接轴(216),与该两座可伸缩连接桥(20)连接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发展中心,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渔业机械仪器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发展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55868.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