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及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52153.X | 申请日: | 2020-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910738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0 |
发明(设计)人: | 舒胜锋;朱子玉;巫浩;刘雅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交科华东(浙江)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F5/10 | 分类号: | E03F5/10;E03F5/12;E03F3/02;B01D29/56;B01D29/01;B01D29/05 |
代理公司: | 北京商专润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7 | 代理人: | 贾晓庆 |
地址: | 310000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雨水 回收 利用 系统 及其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及其方法,该系统包括雨水回收结构、泵坑和雨水利用结构;雨水回收结构包括集水管和导流管,集水管为三维立体的多孔材料,能够有效的收集雨水并输送至泵坑;泵坑设有隔墙,隔墙的上方设有滤网,雨水利用结构的潜水泵将过滤后的雨水输送至取水器并用于灌溉或清洁,集水管和导流管还设有防渗水土工布层,使得雨水过滤后再注入泵坑,提高雨水收集的洁净度,当雨水的量急剧增加时,雨水能够从溢流管排放至市政管网,保持雨水正常排放,该雨水回收利用方法,能够对雨水进行有效回收,且雨水于较充分过滤后才重新使用,雨水的收集效率和洁净度都较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海绵城市建设或园林绿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及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城市化和各项灰色基础设施的建设,导致植被破坏、水土流失、非透水面增加、河湖水体破碎化、地表水与地下水连接中断,极大地改变了城市的水文条件。当降雨量增加时,因为土壤的涵水和缓冲作用,大量的雨水在短时间内并不会迅速汇入地表水系,河流的水位也不会在短时间内大起大落;而在城市环境中,大面积的土壤被硬质铺装覆盖,使雨水无法下渗,形成地表径流,本应成为地下水水源的大量降雨反而成为城市排水的巨大负担,导致城市内涝。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也可称之为“水弹性城市”。
雨水初期径流水质较差,含有一定量的悬浮颗粒和杂质,此时的雨水直接汇入排水系统或河道,会加大排水系统负荷,导致河水污染,同时也极大的浪费了雨水资源。下凹式绿地可有效利用开放空间承接和贮存雨水,达到减少径流外排的作用。通过对雨水的弃流和必要的截污、过滤等预处理,将雨水由管道引入集蓄水池,集蓄水池集蓄的雨水既可用来灌溉绿地,也可作为城市清洁用水,从而达到再利用的目的。
申请公布号为CN201720451048.3的中国专利《一种城市绿地的雨水处理系统》公开了一种城市绿地雨水处理系统,包括设于绿地的种植层下方的过滤层和储水空腔;储水空腔内设有浇灌装置;绿地的外围设有雨水收集沟,雨水收集沟底部设有集水沉淀井,集水沉淀井的侧壁上设有用于连通所述储水空腔和集水沉淀井的出水管;集水沉淀井连接至一蓄水池,集水沉淀井和蓄水池之间设有供水口,供水口上液位控制阀门一,当集水沉淀井内液面低于供水管,液位控制阀门一自动打开;集水沉淀井连接至市政排水系统。
可知,通过上述方案,能够使储水装置的储存水量长期稳定,具有高效收集回用雨水、并且随时能从储水装置中取水浇灌的效果。但是,上述方案中未考虑雨水不丰富时,储水装置中水量减少无法取水浇灌。同时也未考虑降雨量急剧长时间增加,储水装置未及时引流雨水导致绿化苗木积水烂根,造成绿化的死亡和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及其方法,该系统设有多孔结构的集水管,对土壤中的雨水进行收集,雨水收集后经滤网过滤后重新利用,提高雨水的收集效率和收集质量。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雨水回收利用系统,包括雨水回收结构、泵坑和雨水利用结构;
雨水回收结构包括集水管和导流管,集水管埋设于绿地的下凹区的下方;
泵坑设有隔墙,隔墙的上方设有滤网,隔墙与滤网将泵坑分成第一室与第二室;
导流管的一端与集水管连接,导流管的另一端与第一室连接;
雨水利用结构包括潜水泵、水管和取水器,潜水泵设于第二室,水管的一端与潜水泵的输出端连接,水管的另一端与取水器的输入端连接。
由此,雨水于绿地的下凹区积聚,并自然下渗至土壤中,埋设于下凹区下方的集水管能够收集下渗的雨水,并通过导流管将雨水输送至泵坑的第一室,当雨水的高度高于隔墙时,雨水经滤网流至第二室,过滤后的雨水能够通过潜水泵输送至取水器,提高雨水的收集的效率与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交科华东(浙江)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未经苏交科华东(浙江)工程设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5215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