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穿越河道的管道复测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50273.6 | 申请日: | 2020-07-08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92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陶泽丹;魏传杰;龚旭东;卢志君;王延清;范聪慧;潘俊;刁新源;姜金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C5/00 | 分类号: | G01C5/00;G01C15/00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王倩 |
地址: | 266071***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穿越 河道 管道 复测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埋地管道探测领域,具体说是一种穿越河道的管道复测方法。包括,获取设于河道两侧的桩标A和桩标B的大地坐标;数据转换模块将桩标A和桩标B的大地坐标发送至解算模块进行解算,得到桩标A和桩标B处的管线顶部的大地高程;获取桩标A与桩标B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及测量点与桩标B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获取测量点处的大地高程,调取桩标A和桩标B处的管线顶部的大地高程和桩标A与桩标B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以及测量点与桩标B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并计算测量点处的管顶的大地高程;根据测量点处大地高程与管顶的大地高程,得到管道埋藏深度。本发明的方法原理简单,测量精确,可以在穿越河道的有水环境下运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埋地管道探测领域,具体说是一种穿越河道的管道复测方法。
背景技术
陆上石油或天然气输送管线布设过程中,必然会穿越河道,但是穿越河道底部由于常年受水动力作用,会对管道上面的填土造成冲刷,严重的甚至会造成管道出露或者悬空,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长此下去,会造成管道变形甚至破裂漏油漏气的情况。为避免这种情况发生,需要对穿越河道的管线每年进行一次复测,观察管道在河床中的埋藏状态,以便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补救。
在以往的管线复测中,通常利用陆地管线探测仪通过电磁感应等技术来直接进行管线埋深的探测,但是这种方法只能适用于陆地环境,对于穿越河道等有水环境下无法使用。因此,提供一种穿越河道的管道复测方法尤为重要。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穿越河道的管道复测方法,能够适用于陆地环境以及穿越河道等有水环境,以克服上述问题。
本发明为实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穿越河道的管道复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移动测量设备获取设于河道两侧的桩标A和桩标B的大地坐标;
S2:数据转换模块将通过天线获取的定位数据转换为桩标A和桩标B的大地坐标并发送至解算模块进行解算,得到桩标A和桩标B处的管线顶部的大地高程,并将大地高程发送至存储模块进行存储;
S3:利用激光测距仪得出桩标A与桩标B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以及测量点与桩标B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
S4:再次利用移动测量设备获取测量点处的大地高程,调取存储模块存储的桩标A和桩标B处的管线顶部的大地高程、以及测量的桩标A与桩标B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以及测量点与桩标B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并计算得到测量点处的管顶的大地高程,再次存储至存储模块;
S5:解算模块根据存储的测量点处大地高程与步骤S4得到的管顶的大地高程,得到管道埋藏深度。
所述步骤S2中数据转换模块将桩标A和桩标B的大地坐标发送至解算模块进行解算,得到桩标A和桩标B处的管线顶部的大地高程,具体为:
根据移动测量设备分别测量桩标A和桩标B处的大地高程Ha1和Hb1,获取施工时设置的桩标A和桩标B的管线埋藏深度Ha2和Hb2,得到桩标A处管线顶部的大地高程Ha3=Ha1-Ha2;桩标B处管线顶部的大地高程Hb3=Hb1-Hb2。
所述步骤S4中利用移动测量设备获取测量点处的大地高程,调取存储模块存储的桩标A和桩标B处的管线顶部的大地高程、桩标A与桩标B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以及测量点与桩标B之间在水平方向上的距离,并计算测量点处的管顶的大地高程,具体为:
管线过河段为直线设置,根据公式得到管顶的大地高程H为:
H=Hb3+L1×(Ha3-Hb3)/L
其中,Ha3为桩标A处的管线顶部的大地高程,Hb3为桩标B处的管线顶部的大地高程,L为标A与桩标B之间水平方向上的距离,L1为测量点与桩标B之间水平方向上的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5027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桩体护角套及预制建筑结构
- 下一篇:一种桩体护角套及预制建筑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