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箱式后处理氮氧化合物测点准确性的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010646892.8 | 申请日: | 2020-07-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795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 发明(设计)人: | 林浩健;段一军;曲洪亮;郭一博;徐超;胡忠斌;郑天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威孚力达催化净化器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F01N3/20 | 分类号: | F01N3/20;F01N3/28;F01N11/00 |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104 | 代理人: | 曹祖良 |
| 地址: | 214177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提高 箱式 处理 氧化 合物测点 准确性 结构 | ||
本发明涉及一种提高箱式后处理氮氧化合物测点准确性的结构,包括箱体,箱体内设置有箱式净化模块,箱式净化模块内部设置有前方形隔板和后方形隔板,前方形隔板前空间与箱体之间形成前腔体,前腔体内部设置有前排温传感器底座,前腔体前端处的箱体上设有前方形端盖,前方形端盖上连接有进气管,进气管外壁上设置有尿素喷嘴底座;前方形隔板与后方形隔板之间的空间形成中间腔体,中间腔体内设置有载体组件和扰流板;扰流板上方设置有混合管,后腔体对应的箱体末端设有后方形端盖,后方形端盖上连接出气管。本发明结构简单、紧凑、合理,能够使氨气和尾气充分混合,同时极大的提高了氮氧化合物测点准确性,保证了尾气排放的氮氧化合物达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柴油机尾气处理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提高箱式后处理氮氧化合物测点准确性的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柴油机技术的发展,消除柴油机排气中氮氧化物的主要后处理技术之一。尿素水溶液通过尿素喷嘴喷入后处理中,在足够的温度内发生热解反应,产生所需的还原剂氨气(NH3),氨气在催化剂载体的作用下在SCR后处理内与尾气中的氮氧化物(NOx)反应,达到消除柴油机有害排放物氮氧化物(NOx)的目的。而箱式后处理中SCR后腔体由于空间大,气流流速不稳定导致氮氧化物(NOx)检测不稳定而引起的排放超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解决现有氮氧化物(NOx)检测不稳定引起排放超标问题,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的一种提高箱式后处理氮氧化合物测点准确性结构。
具体的,一种提高箱式后处理氮氧化合物测点准确性的结构,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有箱式净化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箱式净化模块内部设置有前方形隔板和后方形隔板,
所述前方形隔板前空间与箱体之间形成前腔体,前腔体内部设置有前排温传感器底座,
所述前腔体前端处的箱体上设有前方形端盖,所述前方形端盖上连接有进气管,进气管外壁上设置有尿素喷嘴底座;所述前方形隔板与后方形隔板之间的空间形成中间腔体,所述中间腔体内设置有载体组件和扰流板;
其中扰流板的两端分别连接在前方形隔板和后方形隔板下方,扰流板上方设置有混合管,所述混合管一端设置在后方形隔板上,另一端穿过前方形端盖后与进气管接通;
后方形隔板后部空间与箱体之间形成后腔体,后腔体对应的箱体末端设有后方形端盖,所述后方形端盖上连接出气管;
所述后腔体内分布有引气流挡条、后排温传感器底座和氮氧传感器底座,其中后排温传感器底座和氮氧传感器底座竖向间隔排布,引气流挡条紧贴设置在载体组件的出气端。
进一步地,所述前方形隔板上分别设置多个不同尺寸的圆形通孔支撑在箱体里面。
进一步地,所述混合管尾部外圆设置有缺口槽,缺口槽占混合管尾部外圆的1/2,槽深20±1mm,混合管外圆均匀间隔设置有多个通孔;
其中通孔起始于缺口槽后端12mm处,多个通孔呈等间距均匀排布支撑在前方形隔板和后方形隔板之间的混合管。
进一步地,扰流板为R214的圆弧板,两端分别支撑在前方形隔板和后方形隔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引气流挡条两端设置有气流槽,气流槽具有90°,折弯角α,引气流挡条紧贴设置在载体组件出气端设置。
有益效果:
本结构简单、紧凑、合理,能够使氨气和尾气充分混合后的氮氧化物(NOx)合理的进行检测,极大地提高了箱式后处理的排放达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引气流挡条立体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威孚力达催化净化器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无锡威孚力达催化净化器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4689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