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毛细吸水柱组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44143.1 | 申请日: | 2020-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74433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15 |
发明(设计)人: | 任中元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富鑫产业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26 | 分类号: | B01D53/26;B01D53/28;B01J20/30;B01J20/12;C04B33/13;C04B33/32;C04B35/14;C04B35/64;C04B38/02;C04B38/08;C08F251/00;C08F220/06;C08F222/38;C08F2 |
代理公司: | 安徽盟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213 | 代理人: | 樊广秋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坪山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吸水 组件 新能源 汽车 领域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毛细吸水柱组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毛细吸水柱组件包括最少一根第一毛细吸水柱、与第一毛细吸水柱相适配的吸水层。所述毛细吸水柱组件配合风冷式冷却装置用来给新能源汽车充电站进行散热。采用本发明所述毛细吸水柱组件配合风冷式冷却装置用来给新能源汽车充电站中的新能源汽车充电桩进行散热,散热效果好;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中的充电桩外壳可设计成全密封式结构,从而解决现有充电桩的防尘、防潮、防盐雾效果差的技术缺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毛细吸水柱组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属于新能源汽车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属于必不可少的硬件设备之一。在新能源汽车充电站,配备有多个充电站。相比于其他电源,充电桩的系统散热量要大的多,对系统热设计要求极为严格。对于户外设备,充电桩内部的热量必然要排出设备之外,否则将会加速设备的老化,同时需要做好防水防尘的处理,以防出现电子设备短路和信号紊乱的情况。
建设新能源汽车充电站的目的是让待充电车辆在较短时间内补充50-60%以上的电能,在实际应用中一般电动汽车使用直流快充,可在1~2H内充满,只使用慢充模式需要6-8h才能充满。新能源汽车能否推广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使用过程的便利性,因此对于电动汽车充电需求来说当然是越快越好,但是随着充电速度加快,电流和电压也会直线增高,这就导致了充电桩电感模块功率增大。电感模块、电源模块等元件热量快速且大量地产生。由此可以看出充电桩在充电过程中产生热量之大,若不及时散出,会造成极大地安全事故,因此,散热问题是充电桩系统推广建设必须解决的难题之一!!
目前充电桩常规采用的散热方式多为散热风扇。优点:成本低,安装简便,能耗较少。缺点:户外灰尘易进入柜内污染精密元器件;若发热体散热不强,热量易积聚在发热体内,即使外界散热力度再大,效果都有限;不利于轻型集成设计。并且箱体的进出风口会带来尘埃、腐蚀性气体、湿气等干扰。充电桩散热分为模块散热和机箱整体散热两部分,因为充电模块是内置在里面,所以防护措施主要体现在机箱设计上面。最简单经济的一种设计是在箱体的进出风口做成百叶窗式,然后在出风口加上风扇,把模块风扇排出的热量抽走,这种方法能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但是时间久了还是难免会有灰尘和湿气进入,给后面售后带来太多工作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了毛细吸水柱组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毛细吸水柱组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毛细吸水柱组件配合风冷式冷却装置用来给新能源汽车充电站进行散热,毛细吸水柱组件包括最少一根第一毛细吸水柱、与第一毛细吸水柱相适配的吸水层;
所述新能源汽车充电站包括若干个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所述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包括充电桩本体、与充电桩本体相匹配的充电桩外壳,所述充电桩外壳和充电桩本体之间设置有换热腔,所述换热腔内部填充有将充电桩本体完全包裹的绝缘导热油,所述充电桩外壳和充电桩本体之间安装有绝缘杆;所述风冷式冷却装置包括位于充电桩外壳下方的金属箱,所述充电桩外壳的下部与金属箱的上部固定连接,所述金属箱的一侧设置有进风管,所述金属箱的另一侧设置有出风管,所述金属箱的顶部设置有与进风管首端相连通的第一通孔,所述金属箱的顶部还设置有与出风管尾端相连通的第二通孔,所述进风管的内部安装有向进风管内部送风的轴流风机;所述金属箱的下方安装有连管,所述金属箱的底部设置有与连管上端相连通的第四通孔,所述第一毛细吸水柱的上端设置在连管的内部;所述吸水层穿过第四通孔且吸水层的上部位于金属箱的内部;所述第一毛细吸水柱和充电桩本体之间设置有多个导热片,所述金属箱的顶部还设置有供导热片进入的第三通孔,所述导热片的侧壁与第三通孔的孔壁密封连接,所述充电桩外壳的底部设置有供导热片进入的第七通孔,所述导热片的侧壁与第七通孔的孔壁密封连接,所述导热片的上端设置在充电桩外壳的内部,所述导热片的上端与充电桩本体的下端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导热片的下端设置在金属箱的内部,所述吸水层的上部将导热片的下端完全包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富鑫产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富鑫产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4414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