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载灭火器保护箱体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643575.0 | 申请日: | 2020-07-0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708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 发明(设计)人: | 关超群;徐甲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甲春 |
| 主分类号: | A62C3/07 | 分类号: | A62C3/07;A62C13/78;A62C13/76;A62C37/00;F25B21/02 |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智汇聚晨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409 | 代理人: | 曹丽敏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载 灭火器 保护 箱体 | ||
本发明涉及消防安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车载灭火器保护箱体,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中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托盘,所述托盘的上表面中部设有圆形凹槽。本发明通过在支撑弹簧内部设置一个永磁体,同时在两侧设置切割线圈,通过切割磁感线运动将振动的机械能转化为电能,再利用改变变压线圈匝数比,来改变电流量,使用电解池将电能变为化学能储存,再通过热电第二效应,将电势能传递到P型半导体以及N型半导体,使得轴心处电流的方向为N‑P时,内端板吸热,远离轴心方向处的电流方向是P‑N,外端板放热,从而达到保护箱体内部制冷的效果,避免温度过高干粉灭火器爆炸。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消防安全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载灭火器保护箱体。
背景技术
车载灭火器是一种安装在汽车上专用于汽车灭火的灭火器,常见的车载灭火器分为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水成膜泡沫灭火器,现在车辆配备的灭火器大多是干粉灭火器。
由于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会存在震荡,所以车载干粉灭火器在安装后也会存在来回震动的情况,通常的干粉灭火器长期处于震荡环境中会容易出现板结的状况,使得灭火器失效,同时在夏天车辆放置不用时,车内环境密封,无法散热,车内温度能够达到65度,而常见干粉灭火器罐体的安全温度范围是-20度与50度之间,超过温度可能会发生爆炸事故,为此推出一种能够用于保护车载灭火器的保护箱体。
发明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车载灭火器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车载灭火器保护箱体,具备避免板结与放置爆炸的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载灭火器保护箱体,包括底座,所述底座的上表面中部固定安装有支撑弹簧,所述支撑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托盘,所述托盘的上表面中部设有圆形凹槽,且支撑弹簧位于托盘的底部中心位置,所述托盘的中心位置同时通过弹簧固定安装有位于支撑弹簧内腔的永磁体,所述支撑弹簧的两侧设置有切割线圈,所述切割线圈通过弹簧与托盘的下底面以及底座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所述底座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温控开关,所述底座的平面部分固定安装有矩形板,所述底座的上表面外侧固定安装有外端板,所述外端板的两端固定安装在矩形板靠近轴心的一侧,所述外端板靠近轴心一侧紧密贴合有铜片,所述铜片一侧的端部固定安装有N型半导体,且铜片一侧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P型半导体,所述铜片将多组N型半导体以及P型半导体首尾相连,所述铜片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内端板,所述矩形板靠近轴心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固定圈。
所述底座包括弧形壳,所述弧形壳内腔中空,所述弧形壳中部固定安装有隔板,隔板将弧形壳隔为上下腔,弧形壳的下腔体用于盛装电解液,所述隔板的上表面固定安装有变压线圈,所述隔板的上表面固定卡接有整流二极管,所述整流二极管位于变压线圈的一侧,所述隔板的上表面前端固定安装有交换开关,所述交换开关的两侧固定贯穿有导热管,所述导热管贯穿弧形壳且另一端固定安装在外端板的下方中部。
优选的,所述N型半导体与P型半导体为一对吸放热组,共有对吸放热组,每对N型半导体、P型半导体之间通过一段铜片固定连接,四对N型半导体、P型半导体之间也是通过一段段铜片连接,每对N型半导体、P型半导体之间有空隙,所述空隙中填充有绝缘橡胶。
优选的,所述交换开关包括矩形外壳体,所述矩形外壳体是一个密封腔体,且矩形外壳体的底端固定安装在隔板的上表面,所述矩形外壳体的内腔上端中部固定安装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底端固定安装有绝缘滑板,所述绝缘滑板的两端均固定安装有导电片,所述绝缘滑板和导电片的侧壁与矩形外壳体的内侧壁紧密贴合,两个所述导电片的上下面均安装有移动触头,所述矩形外壳体的内腔上表面固定安装有电极头,所述电极头共有两组,两组电极头上下分布,每组电极头为两个且左右分布,另一组电极头固定安装在隔板上,且贯穿隔板延伸至电解池内部,两组电极头位置与移动触头正对。
本发明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甲春,未经徐甲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4357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聚氨酯耐磨螺旋溜槽
- 下一篇:一种燃料电池空气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