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复合绝缘子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40862.6 | 申请日: | 2020-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3405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21 |
发明(设计)人: | 张雪霏;李智威;唐学军;柯方超;周秋鹏;孙利平;廖晓红;贺兰菲;高晓晶;熊川羽;王巍;周蠡;陈然;姜山;董弘川;周英博;马莉;熊一;明月;张赵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1B17/14 | 分类号: | H01B17/14;H01B17/38;H01B17/46;H01B17/50;C09D183/04;C09D133/00;C09D127/18;C09D5/08;C09D5/16 |
代理公司: | 武汉市首臻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229 | 代理人: | 高琴 |
地址: | 10003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合 绝缘子 | ||
一种复合绝缘子,包括芯棒、支撑座总成、对称布置在芯棒两侧的一号避雷器和二号避雷器,芯棒、一号避雷器、二号避雷器的下端均与支撑座总成固定连接,芯棒的上端连接有横向连接杆,横向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一号避雷器、二号避雷器的上端固定连接,芯棒的中部套设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通过绕其周圈均匀布置的多个锚固绳与支撑座总成固定连接,且芯棒的外壁上涂覆有防污涂层。该结构抗风偏、抗雷击以及防污性能优异。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复合绝缘子。
背景技术
绝缘子是安装在不同电位的导体或导体与接地构件之间的能够耐受电压和机械应力作用的器件。绝缘子的种类繁多,形状各异,不同类型绝缘子的结构和外形虽有较大差别,但都由绝缘件和连接金具两大部分组成。随着大气环境的改变和空气污染的日趋严重,雷击、污闪、风偏、地质灾害等自然灾害直接威胁到架空输电线路的运行安全,这对架空输电线路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提出新的要求。
现有的复合绝缘子在使用时,大多针对不同地区的特点在防风偏、防雷击或防污闪中进行选择,导致复合绝缘子仅在单一方面性能较突出,而在其它方面的性能较弱。因此,复合绝缘子在复杂环境中使用时容易损伤,并且使用寿命较低,同时在恶劣环境中使用时,极容易造成短路等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在多方面性能突出的复合绝缘子。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复合绝缘子,包括芯棒、支撑座总成、对称布置在芯棒两侧的一号避雷器和二号避雷器,所述芯棒、一号避雷器、二号避雷器的下端均与支撑座总成固定连接,所述芯棒的上端连接有横向连接杆,所述横向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一号避雷器、二号避雷器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芯棒的中部套设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通过绕其周圈均匀布置的多个锚固绳与支撑座总成固定连接。
所述复合绝缘子还包括绕芯棒的周圈均匀布置的多个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两端分别与芯棒的外壁、支撑环固定连接。
所述复合绝缘子还包括位于芯棒上方的导电上座,所述导电上座包括导电外壳、连接弹簧、连接块、绝缘块,所述导电外壳为一端开口的中空结构,所述连接弹簧、连接块、绝缘块位于导电外壳的内部,连接弹簧的上端与导电外壳的顶板的内壁固定连接,连接弹簧的下端依次通过连接块、绝缘块与芯棒的顶部固定连接。
所述复合绝缘子还包括引弧棒,所述引弧棒包括引弧管及其内部设置的一号导电线,所述引弧管、一号导电线的一端与连接块外部套设的连接环固定连接,引弧管、一号导电线的另一端延伸至二号避雷器处,引弧管的上表面均匀开设有多个一号喷弧通孔,一号导电线的中部通过二号导电线与二号避雷器内部的三号导电线上端相连接,三号导电线的下端接地。
所述导电外壳上开设有供引弧管穿过的通孔,所述通孔的直径大于引弧管的外径。
所述芯棒的内部设置有四号导电线,所述四号导电线的上端与绝缘块固定连接,四号导电线的下端接地。
所述支撑座总成包括基座、镶嵌在基座中部的支撑垫,所述芯棒的下端与支撑垫的中部固定连接,所述一号避雷器、二号避雷器、锚固绳的下端均与基座固定连接,且基座的上表面开设有多个二号喷弧通孔,所述四号导电线的下端依次穿过支撑垫、基座后接地。
所述芯棒为直径由上至下逐渐增大的锥形结构,且芯棒上设置有多个伞裙,所述芯棒、伞裙的外壁上均涂覆有防污涂层,所述防污涂层的原料组成及其重量份比为:有机硅25-35、聚四氟乙烯20-25、含氟丙烯酸树脂28-32、交联剂20-30、有机氟聚合物15-20、多异氰酸酯7-9、消泡剂5-9、表面活性剂3-5、催化剂2-5。
所述横向连接杆、连接块、连接环的制造材料均为导电材料。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未经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408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