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水质检测的水下机器人有效
| 申请号: | 202010637571.1 | 申请日: | 2020-07-0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79747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01 |
| 发明(设计)人: | 韩翔希;吴家鸣;冯志强;蒙占彬;符妃;邱昂;余建星;唐友宏;高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部湾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33/18 | 分类号: | G01N33/18;G01N1/14;G01S19/42;B63C11/5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郝志亮 |
| 地址: | 535000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水质 检测 水下 机器人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水质检测的水下机器人,包括:壳体,在所述壳体内安装有控制器;移动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的外部且用以驱动所述水下机器人移动,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水质检测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上且用以对水质进行检测,其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GPS模块,集成于所述控制器,控制器至少能够在水质检测模块检测到水质异常时通过所述GPS模块获取检测点的位置信息;通讯模块,集成于所述控制器,控制器能够利用通讯模块进行远程通信;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取样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当控制器通过水质检测模块检测到水质异常时,控制取样模块进行取样。该水下机器人能够对不同深度的水域进行检测,并且在检测到水质异常时能够进行取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质检测机器人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用于水质检测的水下机器人。
背景技术
城市水污染已严重地影响着河道两岸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健康,水质改善迫在眉睫。城市水污染已严重地影响着河道两岸居民的日常生活和健康,水质改善迫在眉睫。然而,当前对水下排污口的排查与探测还主要依靠人工排查和抽干河道两种方式,排污口的排查与探测成本较高,效率较低、耗时较长,无法成为普遍适用的排查方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河道区域水质检测的水下机器人,该水下机器人能够自动或者通过远程控制移动到指定的检测点,不需要工作人员跟随,特别是能够深入到一些工作人员不方便的地方进行检测。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河道区域水质检测的水下机器人,包括:
壳体,在壳体内安装有控制器;
移动模块,设置在壳体的外部且用以驱动壳体移动,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水质检测模块,设置在壳体上且用以对水质进行检测,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
GPS模块,集成于所述控制器,控制器至少能够在水质检测模块检测到水质异常时通过GPS模块获取检测点的位置信息;
通讯模块,集成于所述控制器,控制器能够利用通讯模块进行远程通信;
其特征在于,
还包括取样模块,与所述控制器电连接,当控制器通过水质检测模块检测到水质异常时,控制取样模块进行取样。
优选地,所述水质检测模块包括:
检测箱,设置在壳体内,所述检测箱具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通过进水管与壳体的外界连通,所述出水口通过出水管与壳体的外界连通,在进水管上沿着水流的方向依次设置有用以将进水管选择性地打开或者关闭的第一通止阀、用以将壳体外部的水经过进水管送入到检测箱内的水泵,在所述出水管上设置有用以将出水管选择性地打开或者关闭的第二通止阀,所述水泵、第一通止阀、第二通止阀与控制器电连接,在所述检测箱靠上的部位还设置有与壳体的外部连通的排气管,在所述排气管设置有防止壳体外部的水从排气管进入到检测箱内的单向阀和与控制器电连接的排气阀;
多个水质传感器,多个水质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电连接,并且多个水质传感器的检测端均插入到检测箱中。
优选地,所述检测箱为长条形箱体,其底部沿着长度方向倾斜,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检测箱的顶部且位于底部较高的一端,所述出水口设置在检测箱的底部且位于底部较低一端。
优选地,还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取样模块,所述取样模块包括设置在壳体内的取样支架和设置在取样支架上的多个取样器,所述取样器包括:
取样管,其固定在取样支架上且两端开口,一端开口较小,另一端开口较大,并且在较小开口的一端设置有连接管,在所述检测箱的一侧设置有沿着检测箱的长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取样口,所述取样口的数量与取样器的数量相同,每一个取样器的连接管插入到一个取样口中以使得取样管与检测箱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部湾大学,未经北部湾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75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