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红茶的新型变温发酵制备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36175.7 | 申请日: | 2020-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61624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4 |
发明(设计)人: | 杨建昊;毛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容县胜峰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F3/08 | 分类号: | A23F3/08;A23F3/12;A23F3/06 |
代理公司: | 长沙心智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33 | 代理人: | 郑志德 |
地址: | 414000 湖南省岳阳市***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红茶 新型 发酵 制备 工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红茶的新型变温发酵制备工艺,制作工艺主要步骤如下:鲜叶采摘后,进行挑选分级,采用室内温控萎凋,在特定的揉捻室进行揉捻;采用变温发酵的工艺进行发酵,严格控制温度调节,保持湿度90%以上;使用烘干机对发酵完成的原材料进行烘干,分为毛火和足火两种火力进行烘干;足火后的茶叶经充分冷却后进提香机进行提香;提香得到的茶叶原料再次分级,按分级进行包装储存。通过本方法制得的茶叶中茶黄素含量更高,具有香气嫩甜香尚鲜,汤色红亮,滋味鲜爽醇厚的品质特征。为开展红茶加工生产和丰富茶叶产品种类提供了理论支持。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茶叶生产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红茶的新型变温发酵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中国是茶的故乡。在我国,茶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茶文化历史少说已有4000年。茶叶也是我国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是我国多地的农业经济支柱,但是仍然存在茶叶产品结构单一,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等问题,亟待推进技术升级和产品升级。茶叶的品质不仅受鲜叶原料的影响,还由加工工艺决定。
红茶属于中国六大茶类之一,属于发酵茶。因其冲泡后茶汤、茶色以红茶为主调,故名“红茶”。红茶开始创制时称为“乌茶”。红茶在加工过程中发生了以茶多酚促氧化为中心的化学反应,鲜叶中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茶多酚减少90%以上,产生了茶黄素、茶红素等新的成分。香气物质从鲜叶中的50多种,增至300多种,一部分咖啡碱。儿茶素和茶黄素络合成滋味鲜美的络合物,从而形成了红茶、红汤、红叶和香甜味醇的品质特征。现今对绿茶生产的研究已趋近完善,对红茶工艺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对于产品结构单一茶叶产地,探索合适的红茶制备工艺十分必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红茶的新型变温发酵制备工艺,以回应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涉及到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首先是原材料采摘。选用柳叶种、紫芽叶茶树上采摘的一芽一叶至一芽三叶的精品原叶,去除杂质老叶等,在挑选出缺叶、新鲜程度不足的残次品。第二步是鲜叶萎凋。鲜叶采摘后,进行挑选分级,采用室内温控萎凋,在特定的揉捻室进行揉捻。采用变温发酵的工艺进行发酵,严格控制温度调节,保持湿度90%以上。使用烘干机对发酵完成的原材料进行烘干,分为毛火和足火两种火力进行烘干。足火后的茶叶经充分冷却后进提香机进行提香。最后将提香得到的茶叶原料再次分级,按分级包装储存。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通过本方法制得的茶叶中茶黄素含量更高,具有香气嫩甜香尚鲜,汤色红亮,滋味鲜爽醇厚的品质特征。为开展红茶加工生产和丰富茶叶产品种类提供了理论支持。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容县胜峰茶业有限公司,未经华容县胜峰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61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光缆自动除字装置及其实现方法
- 下一篇:一种混合型油漆混合喷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