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区块链的电子病历共享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35782.1 | 申请日: | 2020-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16271A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赵亚军;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易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16H10/60 | 分类号: | G16H10/60;G06F16/27;G06F16/28;G06F21/64;G06F21/60;G06Q40/04 |
代理公司: | 佛山粤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463 | 代理人: | 王储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区块 电子 病历 共享 方法 系统 可读 存储 介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电子病历共享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创建区块链节点,形成初始区块链联盟链网络;创建患者电子病历档案,生成唯一标识码;将电子病历按照医疗特性进行分级分类,存入不同的数据库,涉及电子病历共享的数据库与区块链节点连接;用户通过统一的客户端注册基本信息,客户端通过p2p网络向联盟链主节点发起电子病历请求;主节点向联盟链中所有节点广播该请求,根据唯一标识码获得电子病历数据;将当前时段内请求的电子病历数据整理汇总,创建区块并写入区块链;用户通过身份验证后获得操作权限。本发明通过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电子病历共享,提高了电子病历共享的安全性,保障了患者个人隐私。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区块链技术和医疗信息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电子病历共享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背景技术
在现代社会高速发展的今日,医疗行业也在紧跟时代步伐;信息时代的技术产物应用于医疗行业,促进医疗行业信息化和智能化,高度整合医疗资源,是现在和未来医疗领域的绝对趋势。医疗信息的共享对于治疗患者、智慧医疗的发展和学术交流都具有重大的意义,其中包括患者病历的共享;现阶段人民生活水平相对提高,对于医疗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基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这一基本国情,我国医疗资源仍旧处于匮乏的处境。患者在寻医问诊过程中,时常出现辗转多个医疗单位的情况,因此病患信息的及时传递显得极其重要。如果共享电子病历,不仅有利于高效医疗,还可以促进医疗单位之间的交流,更有利于医患之间公开透明,减少争执矛盾。当然,进行电子病历共享,数据的安全性问题和涉及患者个人医疗信息的隐私问题也是我们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
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分布式的数据库,与当前主流的关系型数据库的不可转移信息与安全化不同;区块链技术对数据区块使用数学方法,通过安全可靠的加密算法相互关联,同时用区块记录一定时间内的交易信息,并通过密码学方法验证信息是否真实有效,运用指针链接到上一个区块的方法形成一条主链。因此,区块链技术具备公开透明、不易篡改、去中心、非对称加密等特性。
为了提高电子病历共享的安全性,确保患者病历用于正常的医疗活动,保障患者的隐私,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电子病历共享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至少一个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电子病历共享方法、系统和可读存储介质。
为了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第一方面公开了一种基于区块链的电子病历共享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参与电子病历共享的医疗单位创建区块链节点,形成初始区块链联盟链网络;
创建患者电子病历档案并录入相关医疗信息,生成唯一标识码;
医疗单位将电子病历按照医疗特性进行分级分类,存入不同的数据库,涉及电子病历共享的数据库与区块链节点连接;
参与电子病历共享的医疗单位设置有统一的客户端,用户通过客户端注册基本信息,客户端通过p2p网络向联盟链主节点发起电子病历请求;
接收到电子病历请求后主节点向联盟链中所有节点广播该请求,收到达成共识的节点应答后,向链外的数据库发起检索请求,根据患者电子病历的唯一标识码获得该用户请求的电子病历数据;
区块链节点服务器将当前时段内请求的电子病历数据整理汇总,创建区块并写入区块链;
用户包括患者和医疗单位,在通过身份验证后获得操作权限。
本方案中,所述按照医疗特性进行分级分类的具体方法为:将所述电子病历按照患者具体就诊科室和病症详情进行分类,将同一就诊科室和病症详情相似的电子病历归为一类;同一类目下依据现阶段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病症程度分级,包括病故、重症、轻症、健康四个级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易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易链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57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耐高温改性沥青路面修复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工程监理用管道开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