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010635334.1 | 申请日: | 2020-07-03 |
公开(公告)号: | CN1118128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6-02 |
发明(设计)人: | 熊鹏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 | 分类号: | G02F1/1335;G02F1/1362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高杨丽 |
地址: | 51813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面板 显示装置 | ||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及位于所述显示区外围的驱动电路区,所述驱动电路区内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栅极驱动电路及位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上的遮光构件;
其中,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半导体区,所述遮光构件在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半导体区;
所述遮光构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一遮光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第二遮光层、或所述第二基板上的第三遮光层中的至少一者,所述第二遮光层内嵌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框胶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至少两个薄膜晶体管,任一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层、源漏极层及位于所述栅极层与所述源漏极层之间的有源层;
其中,所述有源层位于所述半导体区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遮光层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所述第二遮光层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面积,所述第二遮光层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遮光层在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正投影面积。
4.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一基板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及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液晶层;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及位于所述显示区外围的驱动电路区,所述驱动电路区内设置有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栅极驱动电路及位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上的遮光构件;
其中,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半导体区,所述遮光构件在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上的正投影覆盖所述半导体区,所述遮光构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的第一遮光层、位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的第二遮光层、或所述第二基板上的第三遮光层中的至少一者;
其中,所述驱动电路区还包括位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上的透明遮光转换层;
在所述显示面板的俯视图方向上,所述透明遮光转换层与所述遮光构件至少存在第一重叠部分,所述第一重叠部分的面积大于或等于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遮光转换层经过预定工艺由透明状态转换成遮光状态;
其中,当所述显示面板进行测试时,所述透明遮光转换层处于透明状态;当所述显示面板完成测试时,所述透明遮光转换层经过预定工艺转换成遮光状态。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区包括被所述遮光构件覆盖的第一区及除所述第一区以外的第二区;
在所述显示面板进行测试时,所述第二区中的驱动电路结构处于可视状态。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遮光转换层与所述遮光构件同层设置,以及所述透明遮光转换层与所述遮光构件由同一道光罩工艺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包括至少两个薄膜晶体管,任一所述薄膜晶体管包括栅极层、源漏极层及位于所述栅极层与所述源漏极层之间的有源层;
其中,所述有源层位于所述半导体区内。
9.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以及用于容纳所述显示面板的机壳;
其中,所述显示面板的所述栅极驱动电路区被所述机壳遮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533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与芯片集成的微泵的批量化制作方法和制作设备
- 下一篇:一种铸铁高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