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鉴定黄纹大胡蜂的DNA条形码标准检测片段CO II及其应用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33552.1 | 申请日: | 2020-07-02 |
公开(公告)号: | CN111534606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张成桂;许凯歌;陈壮志;杨永寿;杨红;童建新;赵昱;葛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理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88 | 分类号: | C12Q1/6888;C12Q1/6869;C12N15/11 |
代理公司: | 北京东方盛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62 | 代理人: | 谢秀娟 |
地址: | 671003 云南省大理***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鉴定 黄纹大 胡蜂 dna 条形码 标准 检测 片段 co ii 及其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鉴定黄纹大胡蜂的DNA条形码标准检测片段COII及其应用,属于生物物种鉴定领域,本发明公开了一种DNA条形码标准检测基因序列SEQ ID NO.1,以及利用该CO II基因序列及PCR扩增技术对昆虫药材黄纹大胡蜂进行分子鉴定的方法;PCR产物经过琼脂糖凝胶电泳进行验证后进行测序,将测序结果通过手工校对、序列拼接,并与本发明公开的CO II基因序列进行比对,同源性在98%或以上,则可以判断待鉴定昆虫药材为黄纹大胡蜂来源;本发明的DNA分子鉴定技术实现了对药材鲜品或干品、全虫或部分虫体、蛹或幼虫或成虫的快速、准确可靠的鉴定,确保了黄纹大胡蜂作为药材入药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生物物种鉴定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鉴定黄纹大胡蜂的DNA条形码标准检测片段CO II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胡蜂俗称马蜂或黄蜂,是膜翅目(Hymenoptera)胡蜂总科(Vespoidea)昆虫的总称,主要包括胡蜂科(Vespidae)、马蜂科(Polistidae)和蜾蠃科(Eumenidae)等7个科。胡蜂不仅是一种应用广泛的资源昆虫,而且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在我国西南、东南、台湾等地区作为药用昆虫应用于民间民族药物方剂。该蜂幼虫、成虫、蜂毒和蜂巢均可入药,药名分别为大黄蜂、大黄蜂子、蜂毒和露蜂房。胡蜂味甘辛、性温,主治风湿痹痛,其成虫和幼虫有祛风除湿之功效,可治急慢性风湿痛、风湿性关节炎;胡蜂房有定痛、祛风、驱虫、消肿解毒等功效,主治惊痛、风痹、疗毒、牙毒、乳痛等;而蜂毒主要应用于蜂蛰过敏症、心血管系统疾病、风湿关节炎及疮疡等疾病。以胡蜂为原料制作的胡蜂酒在我国民间有着悠久的使用历史,据《中国药典》(2010版)一部记载,胡蜂酒具有祛风除湿的功能,可用于风湿闭阻所致的痹病,症见关节疼痛、肢体沉重的急性风湿病、风湿性关节炎的治疗。由于胡蜂具有着较高的药用价值,近年来,在昆虫生物医药的开发利用进程中,胡蜂成了研究的热点,对其药理作用的研究越来越多,其药物制剂在临床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而对胡蜂的物种鉴定是药物开发利用的前提和基础。
在入药的胡蜂科(Vespidae)昆虫中,隶属于胡蜂属(Vespa)的黄纹大胡蜂(Vespasoror)是一种具有较高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开发前景的胡蜂,近年来我国兴起了黄纹大胡蜂养殖热的现象。然而,养殖户由于技术所限、缺乏权威的形态学鉴定和分子生物学鉴定手段,导致黄纹大胡蜂的混伪品涌入药材市场。入药胡蜂的种类不同,其所含的有效成分和药用功效、毒副作用都可能不同;混伪品入药除可能无法达到应有的药物疗效,甚者可能致使服用者产生不良反应。因此,为了保证药物的疗效及安全性,黄纹大胡蜂及其混伪品不能彼此混淆和替代,而需要给予准确的鉴定和细致的划分。
目前针对黄纹大胡蜂的鉴别方法有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等方法,但这种传统的物种鉴定主要依赖于专业的昆虫分类学家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整理积累后所描述的形态特征,存在较大的局限,不仅费时费力,而且常受主观因素干扰,极易混淆出错;其次传统鉴定方法的理论基础建立于分类群的性状特征分析,这些性状特征是与环境紧密相关的表现型,在鉴别时易受环境因素影响及样品形态和材料部位的限制,出现误差。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从体现物种遗传本质的DNA分子入手而形成的DNA条形码技术已成为物种鉴定的有效分析手段。
DNA条形码(DNA Barcoding)是指生物体内能够代表该物种的,标准的、有足够变异性的、易扩增且相对较短的DNA片段。DNA条形码技术即是利用DNA条形码标准检测基因序列,基于其在物种种间的多样性和种内的特异性而创建的一种新的物种分类识别系统,进而实现对物种的快速准确鉴定,是传统形态学鉴定的重要补充。由于DNA条形码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准确、快速,不受物种发育阶段、个体形态以及研究者专业水平的限制的优势,使它受到分类鉴定工作者的普遍欢迎,并迅速发展成为学科前沿之一。而目前,尚未有以CO II基因作为DNA条形码用于黄纹大胡蜂鉴定的报道。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理大学,未经大理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335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资源置换方法和装置
- 下一篇:一种在线文档处理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