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临界二氧化碳排放管和超临界二氧化碳灭火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010627920.1 | 申请日: | 2020-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3813532A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21 |
发明(设计)人: | 蒋秀;于超;花靖;周日峰;靳彦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A62C5/00 | 分类号: | A62C5/00;A62C31/00;A62C31/02;A62C3/06;A62C37/50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王丽娜;李健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临界 二氧化碳 排放 灭火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二氧化碳灭火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排放管和超临界二氧化碳灭火装置,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排放管包括彼此连接的输送管段和喷射管段,所述输送管段为扰性金属管并且位于所述喷射管段的上游;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灭火装置包括二氧化碳储存部和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排放管,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排放管的入口端连接于所述二氧化碳储存部的出口。本发明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排放管不需要使用时盘绕收纳,需要使用时再伸长使用,方便灵活,由此,超临界二氧化碳灭火装置的布置位置和距离也更灵活;并且,输送管段使用金属材料制成很好地减缓了超临界二氧化碳对输送管段的腐蚀和冲击,有利于延长超临界二氧化碳排放管的使用寿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二氧化碳灭火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排放管和超临界二氧化碳灭火装置。
背景技术
在标准条件下,二氧化碳密度为1.977kg/m3,是空气密度的1.52倍,可以有效将火源与空气隔绝,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进行灭火,二氧化碳从储存容器中喷射出来时,压力骤然下降,二氧化碳会迅速由液态转变为气态而吸收大量的热量,达到冷却效果,因此,二氧化碳具有很好的灭火潜力,而使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进行灭火则会取得更好地灭火效果。
目前的超临界二氧化碳灭火装置,出于一些原因可能需要对较远距离外的油库、原油储罐、仓库、生产线等火灾现场进行灭火处理,例如,超临界二氧化碳灭火装置由于体积较大或者安全性问题不宜移动,或者火灾现场本身不易靠近等,或者超临界二氧化碳需要较远距离固定布置在使用现场外,此时就需要设置较长的输送管路来解决超临界二氧化碳向火灾现场输送并排放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使用寿命较长且方便灵活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排放管和具有该超临界二氧化碳排放管的超临界二氧化碳灭火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排放管,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排放管包括彼此连接的输送管段和喷射管段,所述输送管段为扰性金属管并且位于所述喷射管段的上游。
优选地,沿从所述喷射管段入口到出口的方向,所述喷射管段的内径逐渐减小。
优选地,所述喷射管段沿延伸方向包括多个喷射管分段,所述多个喷射管分段同轴设置,并且位于下游的所述喷射管分段的内径小于位于上游的所述喷射管分段的内径。
优选地,所述喷射管段为刚性管。
优选地,所述输送管段至少在与所述喷射管段连接的一侧上套设有加热套。
优选地,在所述输送管段上设置有止回阀,该止回阀位于所述输送管道的与所述喷射管段连接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输送管段在与所述喷射管段连接的一侧上套设有加热套,并且在所述止回阀的上游和下游均设置有所述加热套,位于所述止回阀下游的所述加热套延伸至所述输送管段的下游端。
优选地,所述输送管段上还间隔地设置有多个防开裂套环,所述防开裂套环套设于所述输送管段的外周壁上。
优选地,所述防开裂套环的刚度大于所述输送管段,并且所述防开裂套环的内径略大于所述输送管段的外径。
优选地,所述输送管段上还形成有加注口,该加注口处设置有可拆卸的封堵件,所述加注口靠近所述喷射管段的与所述二氧化碳储存部连接的一端。
优选地,所述输送管段设置有接地金属件。
优选地,所述输送管段在与所述喷射管段连接的一侧上还设置有喷射管段固定部件。
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超临界二氧化碳灭火装置,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灭火装置包括二氧化碳储存部和超临界二氧化碳排放管,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排放管的入口端连接于所述二氧化碳储存部的出口,所述超临界二氧化碳排放管为根据本发明的超临界二氧化碳排放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01062792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